質素+創意 豬兜變王子

麥嘜、麥兜這對深入民心的卡通人物,不經不覺已陪伴港人廿載,由四格漫畫,再逐步發展至數千款「入屋」產品,早已進佔起居生活的每個角落。不過,獲專利授權的生產商禮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立邁(Toby)表示,麥嘜、麥兜以漫畫形式出現,雖擁有先天優勢,但商品最終成敗,還是取決於質素和創意。

從平面變立體

麥兜這角色早在1989年已在香港誕生,同年禮運推出麥兜第一本故事書,後來更與其他公司合作推出13集麥兜動畫,Toby稱:「這是本港第一套由香港人製作的動畫。自製作卡通片開始,當中涉及的不僅是製作問題,也牽涉到如何將麥兜由一小撮人認識,擴展至家喻戶曉的市場定位。」

推精品即大賣

約在1995年,麥嘜漫畫經過數年發展已積累一定讀者,於是嘗試推出商品。Toby稱,當時只是試驗性質,但結果,乘着當時Swatch的風潮,該公司推出的膠錶,郵購反應超乎預期。然而,之後推出中文賀卡時卻遇上不少困難。

他表示:「零售商的反應都是中文賀卡是不會成功。由於當時賀卡市場還是以英文卡為主,其他曾嘗試推出中文賀卡的作者往住無功而退。」然而,禮運當時眼見有本地時裝品牌已為消費者受落,便認定是發展本地品牌的時機。憑藉這信念,過去十多年逐步發展出今天數千款不同種類的產品,包括毛公仔、文具、家品、衣服、鐘錶等,從幾歲到幾十歲的消費者,都是其目標顧客。

時刻保新鮮感

要把平面漫畫故事發展成立體的商品,Toby認為,市場推廣渠道和產品本身都要配合。以禮運為例,一方面從文化銷售渠道出發,例如在書展作展銷,從讀者市場起步;同時,產品要能針對市場的需要,並具質素。

Toby說:「產品要經常保持新鮮感,除了要了解角色的性格外,更要不斷進行市場研究。成功的產品不能只跟市場走,而是要創造市場。」例如,數年前當健康產品大行其道及經濟不景時,禮運便推出了具熱敷和冷敷功能的頸墊,以紓緩打工仔經常加班的工作壓力,屬同類精品中首創。」

宣傳鋪天蓋地

Toby指,與不同行業的商店推出Crossover產品,是要進攻不同年齡的市場,如與一些食肆合作,是為了接近一家大細的潛在顧客;與沖曬店合作,是為了讓更多男性顧客認識麥兜;與電話商合作,是為了把信息傳遞給更多年輕人。

「當時我們有個目標,就是借助無孔不入的銷售渠道,讓不同種類的顧客都可以輕易接收麥兜的信息。」Toby舉例說,好動的客戶,可在卡拉 OK 見到麥兜;文靜的可以在書局裏見到麥兜;家庭主婦可以在超市發現麥兜的影子;其他形式如巴士廣告、電視廣告、電台及商場活動等,總之一出門就會見到「牠」。

平衡各方需要

推出漫畫角色商品,書迷不一定受落。陳立邁便經常接獲讀者意見,表示不想麥嘜漫畫的角色變得「商品化」。他坦言,要平衡不同讀者的需要,殊不容易。Toby透露,一直希望讓「春田花花幼稚園」其餘5位同學仔逐個「上位」,首先小龜「阿輝」,然後是「菇時」,原因很簡單:「牠們都是較受歡迎的角色。」再次說明針對市場需要的重要性。

麥兜小檔案

出生地點:九龍廣華醫院

性別:男

就讀學校:春田花花幼稚園

夢想:當奧運風帆冠軍;去馬爾代夫旅遊

性格:單純、憨厚、樂觀、與世無爭 、天真可愛

最喜愛食物:雞

最討厭食物:蔬菜

養過的寵物:金魚Umbanana

撰文:司徒德琳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