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湄知著:能誤一生的大謬誤

近幾個月,接二連三看到有關大學生、碩士生、大專畢業生的自殺新聞,實是令人心酸,當中亦不乏品學兼優、家庭環境良好的學生,是甚麼令到他們要將自己的生命了斷,往往是一個謎?

前幾年在政府當臨床心理學家時,常與同事到不同的媒體及公開講座談論自殺這個問題,發覺原來大多數人對自殺的想法,與實則我們在調查報告式個案中很有出入。例如他們會覺得,要自殺的人是不會提自殺或是真的想死的,真正會去自殺的人是無聲無息,沒人會察覺得到。

這或許就是公眾自我保護的程式驅動,好使自己好過一些,覺得不能事先察覺便即是不能提早預防,既然無先兆,又怎能去阻止事情的發生呢?

事實又是否這樣呢?其實有部分自尋短見的人患抑鬱症而不自覺。此外曾經有一個調查訪問自殺者的家人,十個當中有七個都表示,死者其實在自殺前曾暗示尋死念頭。有部分家人聽了以為死者只是講講罷了,有部分家人亦不會覺得念頭等同意向或行動,很多其實很擔心死者,卻不知所措,寧可選擇不去提及這個尋死念頭,以為不提代表不觸及死者情緒,不再刺激死者就會無事發生,原來這一些都是思想的大謬誤!不逃避,不迴避,尋求專業協助去解決問題吧!

臨床心理學家

林存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