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足可重生

東亞運曲終人散,香港運動員的表現、香港舉辦大型運動會的能力,已毋庸置疑,問題只是大家興奮過後,如何將熱情轉化為力量,為香港未來體壇創造更多傳奇一刻。大家尤其對足球發展寄予厚望,皆因香港足球隊是戰後首次在國際大型綜合運動會摘金,港足的黃金時代是否又再歸來?

港足由盛轉衰

回顧香港足球歷史,其實曾經叱咤風雲,稱霸亞洲,戰前曾在遠東運動會五度稱冠;戰後香港足球繼續風光,在50年代中華民國曾在亞運會兩度奪金,當中大部分主力來自香港。無奈60年代以後,香港足球開始衰落,但仍偶有佳作,最著名的就是85年世界盃外圍賽,香港爆冷以2:1擊敗中國,可惜好景不常,香港足球隊成績每況愈下,世界排名不斷下降,上屆世界盃外圍賽更以0:7大敗於中國腳下,令人不勝唏噓。

陳七:英國球員態度專業

惟這次東亞運,總算令人看到曙光,環顧香港足球員在東亞運的出色表現,似乎人才不缺,缺乏的是較易處理的硬件。與近日廣見港聞版、體育版,甚至娛樂版的陳肇麒(陳七)討論港足前景,他劈頭第一個要求,就是多建球場:「最急切的是多建球場,球會都冇專用球場,日日練波都唔同場地,而且練得嗰個半鐘,點夠?」

儘管港府擬定5年內興建多9個球場,陳仍覺得不足:「新球場係咪Block咗唔畀公眾用先?」球場不足之餘,陳七表示香港青訓也不完善:「以前銀禧(體院前身)足球部都培養過不少人才,依家冇咗,青少年欠缺正規訓練,雖然坊間也有私人開辦的足球學校,始終唔夠專業。」較早前陳七跟操熱刺數天,即時感到外國月亮又圓又大:「英國球會起碼有主場,球場質素又高。」除此之外,陳覺得彼邦的訓練方法不相伯仲,不過英國球員比香港球員態度認真得多。

假設球員球場也不缺,沒有球迷也不成事,陳七分析球迷熱情倒退的現象:「以前外援質素高好多,又教到本地球員,令整隊球隊質素高;依家外援水準下降,令球賽吸引力打折扣。不過我相信只要踢番好波,球迷一定會入場睇!」

山度士:本地球員薪金太低

特首於東亞運祝捷會上表示,明年1月將完成足球發展檢討報告,屆時將有發展計劃,前香港足球先生、現在開辦足球學校的山度士表示,足球發展問題由來已久,場地始終是最大問題,政府不批地也沒辦法:「由於球場不足,常有炒場情況出現,場租被炒高六至七倍。」山度士四年多前開辦了山度士足球學校(最近易名車路士足球學校(香港)),現時學生有二百多人,其中六十位學員來自低收入家庭並免收學費;最近學校與車路士合作,提高訓練水平,他表示:「足球係第一運動,而且畀咗好多機會班小朋友,我好希望政府提供資助,提供多些正常途徑成為職業足球員。」

曾特首也表示,運動員職業化是大勢所趨,山度士卻認為當一位職業球員認真不易,他34歲便掛靴,都怪薪金每年遞減之故:「職業球員起薪只有3、4千,實在太低,很多球員都要兼職幫補生計,職業球員底薪起碼要提高至1萬。」他又補充,南華將部分球員明星化,的確可吸引贊助商並增加球員收入,但球員始終要靠實力:「要捧紅球員,本身球技都要了得,球星唔同明星或歌星,冇咁易過到骨。」

羅承傑:要付出才有收成

自港隊於東亞運奪金後,南華班主羅傑承,有連番振奮人心的金句,如「香港足球的一團火已經撻着」、「十年後可望港足重拾光輝」,十年真可讓港足重生?羅坦言十年時間其實有點勉強,若所有基本條件符合,如場地及資金充足,再加緊青訓培育,十年後成績可以比現在好兩倍以上:「當下最大問題,是香港的訓練方法仍太守舊;由於場地不足,球員每日只練得90分鐘,邊夠?」

羅又指出,若港府發現足球有如此龐大的凝聚力,點解一直唔安排青訓及比賽的專用場地?「球場冇理由由朝踢到晚,否則慘變沙漠!」羅一直出錢出力推動足球活動,這股動力源自兒時情意結,也是由於足球本身的教育意義:「自己細細個已好鍾意踢波,足球活動本身也充滿教育意義,要付出好多先有收成,並非那些即時得益的炒賣活動;如果我有個仔,我都會叫佢踢波!」

球迷鍾情外國波

香港球迷絕對人多勢眾、群情洶湧,不過捧的都是外國波,而非本地波,本地球賽一向入場率偏低,港隊東亞運奪金那場賽事有三萬球迷捧場,但數天後沙田對南華,卻未能乘東亞運奪金氣勢,只有五百多名球迷入場,似乎球迷的熱情難以延續,正如女球迷P.L.表示:「自從港隊在東亞運奪金,真係多咗留意港隊,不過都唔會花太多時間睇,因為香港球技與世界級水平有段距離。本地球星應該再偶像化啲,例如陳七在娛樂版曝光率再提升,應可吸納更多球迷。」

撰文: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