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2009

淋巴瘤患者趨增加

有「沉默癌症殺手」之稱的淋巴瘤屬本港常見癌症第八位,近年患者有增加趨勢,由於此症病徵不明顯,不少病人往往較遲求診,醫院管理局去年將有助提升存活率的標靶藥物單克隆抗體列入藥物安全網,至今已為超過一百人提供資助。香港大學血液腫瘤科教授梁憲孫透露,計劃於明年進行針對亞洲人患淋巴瘤的研究,希望進一步了解此症的成因及病發情況。

病徵不明顯難察覺

醫管局數字顯示,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六年共有六百七十七宗新症,死亡個案達三百一十九宗。身兼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梁憲孫昨表示,近年全球新症約有百分之五至十的升幅,患者平均病發年齡約為五十多歲,但兒童及青少年亦有可能患病,此症多成因不明,部分可能因輻射或污染引致。

他稱,患者多有淋巴腫大的現象,如頸部、腋下等出現硬塊,或經常氣喘、發熱及出夜汗等,但病徵不明顯,初期難以察覺,如能及早發現,早期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但晚期患者則跌至四至五成。醫管局去年十月將標靶藥物單克隆抗體列入藥物安全網,配合化療使用有效延長存活期達五成,至今已為過百名病人提供資助。

梁憲孫透露,由於歐美與亞洲地區患淋巴瘤情況迥異,現正計劃明年進行研究,希望了解基因及環境因素等對亞洲人的影響。現年廿五歲的吳先生○五年時病發,「最初頸部生了一粒核,以為肺癆菌入淋巴,後來才發現同時患上肺癆及淋巴瘤,並已屆晚期。」他接受近一年的化療及電療後,病情已趨穩定,現已當上物理治療師,重過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