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謝麥高維治》、《無痛失戀》等的鬼才編劇Charlie Kaufman首執導演筒,片名直譯是《提喻紐約》(Synecdoche, New York),是現實與戲劇世界的混合,戲中戲再有戲中戲。
他的故事本來不容易看懂,但偏有一眾愛艱深的人,從他的天馬行空和突破說故事的框框中得到滿足,成為他的粉絲。
總覺得他的故事很禪,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一個舞台劇導演,決定以自己的遭遇作藍本,找演員來演自己,然後戲裏的自己跟真實的自己開始難以分辨,然後又有演員要求演導演,導演竟然變成了配角……
的確有點混亂。
或者編劇都喜歡鑽牛角尖,把一件簡單的事用很迂迴的方法說出來。但像Kaufman說得那麼發人心省則屬少數。
看着導演活在自己的戲劇裏,真正的生活卻無法好好投入,所愛的人無法認真呵護,當中的悲傷或許是很多創作人也能體會的。
以前我們還可以在大銀幕看到他的作品,今次可能因為沒有大明星,無利可圖之下片商放棄。還是我們可以容納的片種愈來愈狹窄?
是觀眾不能容嗎?是片商認為我們不能容?還是市場不能容?
無論如何,此片仍然值得一看。
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