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陰囊無睾丸宜一歲前治療

陰莖及睾丸均是男性的重要性徵,但如果發現小男孩似是沒有睾丸,以手觸摸也「遍尋不獲」,難免擔心孩子是否有缺陷。隱睾症是最常見的兒童外科問題之一,胎兒發育時睾丸細胞未能順利「降落」陰囊,或隱藏在腹腔或腹股溝管內,若未能及時治療,睾丸會在體內壞死。

據統計,約百分之三至五的初生男嬰會有單側或雙側的隱睾問題;到三個月大時發病率會降至百分之一至二;但即使到一歲時,仍有百分之零點八機會患隱睾症。

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的兒童外科團隊於最新一期《香港兒科醫學雜誌》報告有關研究,覆核了二○○○年至○六年接收的四百四十七名男童共五百零三個隱睾症個案,經臨床及全身麻醉後,在五十一名男童身上發現六十五個未能觸及隱睾,佔整體約一成三,包括廿一個右側、十六個左側及十四個雙側,其中年齡最少的九個月大,最大的已經十六歲。

隱睾藏腹腔腹股溝管

經腹腔鏡檢查後,發現廿四個隱睾在腹腔內,廿三個在腹股溝管,十八宗屬「消失」。其中兩個腹腔隱睾經腹腔鏡發現已壞死,需要切除,另外有四十五個隱睾接受睾丸固定術,除了一宗無法降回陰囊,其餘均可回到正常位置,其中三個體積較另一側為小,手術成功率逾九成。

報告指出,隱睾情況在出生後三個月便絕少會自行降回陰囊,一歲後基本會一直維持至成年,故一般建議在一歲前作治療。以往醫學界會為隱睾患者進行超聲波、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等,但無一項可百分百找出隱睾位置,加上成本高昂及有額外輻射風險,不符成本效益。而腹腔鏡則可準確觀察睾丸位置,亦是治療腹腔內隱睾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