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梁心發現:處理

那次當你和我傾訴心事,你多次說:「我不想指名道姓,也不是想說人家的事,不要問我,令我受不了的那個人是誰。」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你跑來問我:「那次我對你說過,有人心懷不軌,你為甚麼還不提防?」

那是因為你當時堅決表示,為免多事,不會把那個人的身份說出來,所以我也從來沒有開始去猜想,那班人之中,誰是你所指的壞人。沒想到不願提供更多線索的你,其實是很想我去當偵探的。

你說這是我的「惡習」,警覺性低,對可能發生的更壞情況,不及早作出預防。

對很多是是非非,我的確有聽過便算的習慣。我總是覺得,看任何事情,都是觀點與角度問題,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是大家所站立場不同,而當有人告訴我一些關於其他人的事情,我的立場正好在中間。

並不因為我漠不關心,而是我傾向相信每個人做事,都有其善意的動機,問題只是,彼此立場有沒有衝突。

世界上,100%壞的壞蛋不多,有時不去處理某些「惡行」,亦等於給了當事人一次機會,至於他有沒有珍惜這個機會,是個人造化,是否需要我們時刻操心?

作家

梁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