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懷孕、隱蔽青年、迷幻青年……這些負面詞語經常被用來形容新一代的青少年,這些是否他們的真實寫照?如何才能讓他們發揮年輕正面的力量?義工服務就因此顯得極為重要,在學校社工和老師帶領下,學生可接觸弱勢社群,不僅能擴闊眼界,人際溝通軟技巧亦是收穫之一,對於改善個人品格和將來投身社會均有裨益。
撰文︰周芷鈺 攝影︰陳富權、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
學懂尊重別人
楊偉武(MoMo)李駿雲(小雲)及官建男(阿男)就讀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中三,他們自中一起,透過學校社工安排,參與不同類型義工活動,接觸各個社群如新來港人士、獨居長者、兒童、傷殘人士等。
阿男表示,義工服務令他眼界大開,例如早前他們有機會接觸一群聽障人士。阿男說︰「事前有學習手語,加上他們都很隨和,大家很快就做到朋友;從他們身上亦獲益良多,不但學懂手語,亦學到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一向為人自我的阿男直言,從前不懂忍讓別人,現在學懂尊重別人、聆聽意見。「可以結識更多朋友,擴闊社交圈子,學習表達關懷。」而MoMo亦說,了解到不同人士的需要,學懂體諒別人,這是無法從課本中學習的寶貴體驗。
小雲其中一次深刻的經驗則是探訪獨居長者。他說︰「我們登門造訪一位長者,初時被他拒絕,但後來我們傾談得很開心。獨居長者行動不便,不能經常上街,居住環境和生活圈子都狹小,所以平時很悶,很需要別人的關心。」他又謂,透過義工服務,學懂尊重別人,熱心服務社會,連身邊朋友也看到他的轉變。
心靈感到滿足
鄭煜衡(Tiffany)和陳雅軒(Jessie)就讀協恩中學中二,她們不約而同地說,經過多次義工活動經驗,接觸不同社群,學懂了人際溝通技巧。「可能對方不懂廣東話,或者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就要想辦法跟他們溝通,例如運用身體語言協助,多想一些對方有興趣的話題等。活動前,亦要事先了解對方的背景,避免說一些禁忌話題,這些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機會用得到。」
就讀基智中學中三的翁芷彤和陳靜文曾參與賣旗和步行籌款、社區探訪等活動,靜文表示十分喜歡做義工。她說︰「義工活動十分有意義,施比受更為有福,能夠幫助別人,自己心靈感到很滿足。」芷彤續說,學校通識科目教授如何安排義工活動、進行表演、溝通技巧等,在義工服務中都能夠實踐得到。「例如要記得我們是服務別人,所以不能收取對方的禮物;亦不應作出不切實際的承諾,如果對方要求我們再次探訪,就應婉言相拒,告訴他學校會安排其他同學前來。」
社工︰提升自我形象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ISS)學校社會工作及學校支援服務註冊社工Esther表示,現時社會對青少年印象傾向負面,參與義工活動有助學生提升自我價值。她說︰「透過服務別人可喚醒青少年,讓他們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心,發揮正面力量。」
另一位註冊社工Vicky補充說,義工服務不限於出外探訪,也可以從生活中做起。她說︰「每個人有不同身份如子女、學生、朋輩等,我們希望讓學生明白對圍繞身邊的人,都可以作出義工服務,簡單如對長輩的一聲問候、做家務,或給同學一句讚賞,其實也是義工的一種。」她認為,鼓勵學生對身邊的人表達關懷,有助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使命感,亦有助改善普遍青少年「自我」的性格。
全球青年服務日
每年的4月25至27日為「全球青年服務日」,目的為促進各地青年對社區的參與,表揚及肯定青年對社會的貢獻。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連續四年響應有關活動,除了安排義工服務供同學參與外,亦特地舉行「十件好事Ten Good Deeds」活動,參加學生需記錄4月份內所做的「十件好事」,例如幫助家人做家務、對同學作出讚賞、執拾校園內的垃圾等,並寫下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