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智庫:水母螫傷清水沖洗增中毒

去年暑假到西貢浪茄灣暢泳時,突然從淺水處傳來一聲尖叫,一名小朋友拖着腳步行上沙灘,表示腳部劇痛,家人發現其小腿留有一道幾吋長的紅印,正想用清水沖洗患處,我即上前勸止,並協助照顧傷者。

從表徵看來,我懷疑他因水母螫傷。我先用海水小心替他清洗傷口,扶他往急救站後,戴上膠手套,用洗傷口的鉗將黏附在皮膚上水母的「觸手」除去。我借用了一些爽身粉撲在傷處,再用信用卡狀的急救證書將殘留刺絲胞刮掉。急救站工作人員準備一盆熱水,在試過水溫後,我協助傷者自行將傷肢放入可忍受的熱水中浸泡,約十多分鐘後,他的痛楚紓緩了。我向孩子的家人解釋剛才的處理步驟,「白鮓∕水母的觸手帶有很多刺絲胞,即盛載毒液的囊,清水可能激發刺絲胞釋出更多毒液,食用醋可減少其毒液釋放,乾粉能夠黏附着那些刺絲胞,以便於清除,防止傷勢惡化。」

最後我替傷者包紮後,還叮囑家長,如徵狀持續便應尋求醫療援助。他們離開前還向我道謝並表示會抽空學習多些急救知識,我聽到他們有這意願,比起他們向我道謝還要興奮呢!

如欲獲更多資訊,請參閱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出版的《急救證書課程手冊》,查詢課程瀏覽www.stjohn.org.hk或電25308020-24聯絡。

聖約翰救傷會

急救學講師 吳兆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