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用混合藥減侵蝕侵蝕

本文重點

不疼痛、不發炎,並不代表類風濕性侵蝕炎的病情已受控制,骨骼仍有機會繼續被侵蝕。有外國研究顯示,平均病發六點三年的中等至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混合使用傳統藥物「甲氨喋呤」及生物製劑「依那西普」一年後,可將關節侵蝕指數降至負零點五四;相反,只使用傳統藥物治療,患者關節持續受到侵蝕,有關指數更高至二點八。

風濕病專科醫生郭文亮表示,本港目前約有七萬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病徵不明顯,只有四成患者在病發首六個月會出現關節發炎情況,大部分病人於患病較後期才前來求診。他提醒,發病首兩年是治療的黃金時期,即使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再沒有出現紅腫、疼痛的病徵,關節亦有機會繼續惡化,故病人應定期測試反應球蛋白及血沉降指數,並每半年接受關節侵蝕指數的測試。

郭文亮指出,美國一項針對七百多名平均患病六點三年的中等至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研究,發現患者於接受「甲氨喋呤」及「依那西普」合併治療的首年,關節侵蝕指數為負零點五四,即停止關節侵蝕。相反,若單獨使用「甲氨喋呤」或「依那西普」治療,患者首年的關節侵蝕指數分別可達二點八及零點五二,顯示關節仍然出現侵蝕情況。

女士關節停變形

四十歲的王女士於○七年出現關節疼痛及僵硬的情況,並確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她服用兩至三個月傳統的藥物後,關節疼痛及紅腫情況已得到紓緩,故自行停止服藥。約兩個月前因關節「好腫好痛」再次求醫,發現發炎指數甚高,關節亦有變形及被侵蝕的情況,在接受混合治療後病情已得到控制,關節已停止進一步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