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切腸腫瘤保住肛門

微創手術發展一日千里,早期大腸癌患者現可透過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直接經肛門,將手術儀器置入大腸內,切除腫瘤,而不造成任何表面傷口。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相比傳統腸癌手術或需切除肛門「保命」,內視鏡顯微手術創傷大減,患者最快於手術後翌日出院,患者手術後少於百分之一機會大量出血或令腸臟穿裂。

傳統大腸癌手術是透過開腹或內窺鏡進行,腫瘤位於肛門五厘米範圍內,無論早、晚期癌患者,為免癌細胞清除不盡,均需切除肛門以人工造口取代,除有明顯疤痕外,對病者生活及心理亦有影響。外科專科醫生郭寶賢表示,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是經肛門將一個特製圓筒形直腸鏡置入大腸內,再透過直腸鏡連結的各種微型手術儀器,切除腫瘤。

藉儀器逐層「片走」

郭指出,尚停留在大腸表面黏膜的腫瘤可藉儀器拉起黏膜,逐層「片走」腫瘤,徹底清除,手術不會造成任何表面傷口,即使腫瘤貼近肛門亦可保留肛門,大量出血或腸臟穿破機會低,併發症較少。一般良性或原位癌及大腸癌一期患者,手術後復發率分別少於百分之一及一成,大型息肉亦可採此手術切除,但已蝕入肌肉組織的大腸腫瘤,或達大腸癌二期或以上則不宜,復發率會提高至四、五成。

他指出,醫生會參照三大準則,釐定手術合適性,包括大腸癌位置、腫瘤侵蝕程度及患者年歲,年歲高的患者亦可承受此項短達一小時的手術。

大腸癌○六年有近四千宗新增病例,逾一千六百人因腸癌死亡,位列本港十大最常見癌症的第二位,僅次於肺癌。

香港港安醫院斥資五百多萬元,成立微創手術訓練中心,供本港外科專科醫生進修微創手術,屬全港首間引入訓練的醫院。身兼課程總監的郭寶賢指,該院並設學監計劃,讓參加者觀摩專家醫生進行微創手術,接受指導後可獲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