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不一定無憂無慮。會考在即,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因焦慮症而求醫的青少年增加一成,近個半月約有十宗新症,病者通常出現心跳、冒汗、手震等徵狀。有年紀小的焦慮症患者僅八歲,出現失控咬手指及扯頭髮、遺尿等反常表現,「甚至突然變到好嗲要抱,可能已患上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涵蓋的範圍是指九至十七歲的青少年,據美國研究顯示,約一成三青少年罹患焦慮症。精神科專科醫生林中鍵說,他的病人中約百分三至五患兒童焦慮症。兒童焦慮症主要與功課、升學、交友如被同學排斥,以及家庭有關。若父母易緊張、焦慮,處理事務常顯得不耐煩,兒童脾性傾向怕醜、內向、驚青,亦會較易罹患焦慮症。
望入名校致焦慮
臨近會考,林中鍵表示,因焦慮症而求醫的青少年增加一成,近個半月約有十名會考生新症。此外,曾有十一歲女童因父母寄望她考入名校,經常自我鞭策。父母有日突發現女兒頭髮稀疏,後腦更有微禿情況,經觀察後始知她溫習時經常不自覺用力扯頭髮,最後確診患焦慮症,經半年治療後病情才穩定,頭髮亦開始重生。有一名十五歲男學生因患焦慮症而不上學一個月,進行課堂報告時一度因病而無法開聲。
林又指,曾治療年紀最小的病童僅得八歲,該名女病童由於父母長期照顧多病的弟弟,擔心自己被父母忽視,突然變得「好嗲」,經常要父母攬抱,嚴重時更因遺尿而要用尿片,十隻手指咬至破損流血。
成人患焦慮症病徵較明顯,如失眠、心跳加劇、腸胃不適等,但兒童則較難表達,或會有咬手指、「搣」手指、扯頭髮及遺尿等反常表現,復發率約兩至三成。
不過,林醫生補充,扯頭髮或咬手指並非必然的病徵。若兒童一直表現正常,但突然出現上述的表現,卻又屢勸無效,或有可能患上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可靠藥物及心理、行為治療法治療,但林中鍵提醒若用藥不當,兒童反有尋死傾向,建議如非必要,勿隨便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