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慢性骨髓白血病手術風險高

本文重點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特別又多變化的骨髓細胞增生症,發病率每十萬人有一至一點五個人,佔成人白血病的百分之七至十五。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首例雙胞胎骨髓移植到八十年代的異體骨髓移植,都被利用來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骨髓移植雖可治愈約五成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但手術危險性高,病人術後容易產生排斥,加上尋求合適骨髓捐贈者不容易,故而只有少數病人因此治愈。新一代口服標靶治療藥物包括加以域和尼洛替尼,臨床數據證明尼洛替尼能夠治療大部分對加以域有抗藥性、或不能忍受的白血病病人;而十二個月跟進後的生存率為七成九,常見副作用包括作嘔作悶、頭痛、疲倦以及痕癢等。

白血病需長久治療,治療費負擔非常沉重,逾九成的本港白血病患者都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現時尼洛替尼並未被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內,醫管局醫生不能處方給病人,病人如選擇試此新藥,便需看私家醫生,與私家醫生商討是否適合使用。

病人可申請基金

醫管局日後若將此昂貴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內,病人可多一個選擇,但沒有經濟能力的病人要自費購藥也有困難。該局可考慮將藥物納入撒瑪利亞基金的保障範圍內,有需要的病人可申請基金,病人不會因無錢而得不到最適切的治療。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