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開業30年 滬股市值逾44萬億

上星期六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30年誌慶,由1990年開鑼日只有8隻A股(俗稱「老八股」)上市,到今時今日主板與去年誕生的科創板共計掛牌A股已有接近1,800隻,總市值合計更超過44萬億元人民幣。可是上交所的革新尚有漫漫長路,該所已經表明「三十而立」後要深化上市到退市的制度建設,「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優化退市機制清理「殼股」

繼去年首批試行註冊制的科創板A股面世後,上交所等終趕及今年底前刮起退市新規大風,對現行退市規則進行修訂諮詢。萬和証券指,A股加快推行註冊制,可是作為配套的退市制度不完善,抑制了A股改革進程,這次優化退市機制有望出清A股「殼股」,即資產及業務大多只為符合上市規則而存在的公司,以良幣驅逐劣幣重塑A股估值體系。

粵開証券報告引用數據顯示,自2001年首隻A股退市以來,截至上周二為止A股退市數量合計僅86隻,反觀美股自2008年以來退市公司則達到2,280家。隨着內地資本市場改革持續,A股退市可望常態化,將抑制炒賣「殼股」行為,亦意味加快殲滅長期停牌或無成交的「殭屍股」。

上交所今年另一歷史性改革壯舉,就是6月宣布修訂滬綜指的編制方案,為30年來首次,包括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的「ST股份」、納入科創板A股及延遲新股納入時間,跟國際代表性指數看齊。

事實上,近年A股積極加速國際化進程,終獲國際指數公司納入A股並提高其納入比重。即使今年「疫」市,單是滬股通已頻獲外資大舉掃貨,單日淨買入逾百億元人民幣的交易日多達3個,為滬港通2014年開通以來最踴躍。

至於全面註冊制改革的目標還有多遠,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施東輝認為,前提是需處理政府與市場、市場發展與機構發展的關係。業界相信,明年踏入「十四五」(第14個5年)規劃,資本市場將肩負新任務,探索形成資本市場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的機制,支持科技創新、健全市場體系、防範風險等多方面的重點工作還需逐一推行。

另邊廂,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唐瑞上周六表示,該所之後將會穩步推出單市場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期權,豐富期權品種,並研究推出深市股票及指數期貨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