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生科醫藥股要識揀

筆者認為港股近期屬技術性反彈,中線仍謹慎看淡,但相信短線27,000點水平會見初步支持。

技術商業化受捧

市況未見樂觀,惟個別板塊仍可留意作長線部署。自去年香港實施上市新規,已吸引不少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合共40家新經濟公司發行新股,融資1,504億元,佔同期香港新股市場集資額的一半以上。其中,有採用非傳統股權架構的科網公司,也有尚未錄得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前者以較高估值上市,惟上市後業績表現欠佳,股價表現因此也令投資者失望;後者估值上同樣較高,惟部分公司擁有獨特的生物科技技術,有些上市前更接近商業化階段,故較受投資者歡迎。

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共有9家生物科技公司發行,另有1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已遞交新股上市申請,當中包括內地及海外公司,可見香港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市傳不少生物科技公司計劃於今年到香港上市,或已提交IPO申請,包括:和黃中國、華檢醫療、康蒂尼藥業等。投資者不妨在未來淡市時,在當中尋寶。

內地市場需求大

事實上,隨着中國人口老年化問題浮現,社會對生物科技需求愈來愈高,預期二○二○年中國在醫療健康方面將花費高達1.2萬億美元。癌症已成為內地頭號殺手,具相關治療技術的公司可睇高一線。中國癌症患者佔全球總數四分之一,中國腫瘤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14.6%,二三至三○年之間增長則達到10.5%。

另外,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發能力相當重要。選股時可留意企業首兩年開發新產品情況,上市後收入盈利改善機會較大。不過,藥物研發過程漫長且成本高昂。對於生物科技公司而言,從開始研發到新藥獲得批准,平均需時約十年。當候選藥物進入後期註冊試驗階段後,研發成本更將大幅上升。

統計顯示,新藥物通常在上市後二至五年間開始盈利。因此,在選擇生物科技股時,可先以擁有較多藥物已在註冊試驗階段的企業。當然,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發人才亦相當重要,假若部門主管或管理層具有豐富的國際藥廠經驗,或擁有行業內較高地位的,更可值得投資注意。

宏滙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