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無憂:中港置業投資期權 港爸35歲退休之謎

對於年輕人而言,退休仿似遙遙無期,但香港的確有些人三十幾歲就劈炮唔撈退休享受人生。70後岑皓軒(Matthew)只做過四年打工仔,就轉為全職投資者,理財有道的他更成功在35歲退休,專心做湊仔公,至今每月靠內地物業的租金收入,在日本享受悠閒生活。他笑言:「做人最緊要開心,毋須富有,生活豐足就可享受人生。」

Matthew早年於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修讀IT及工程學系,畢業後即返港工作,但從事相關工作約九個月便辭職。他笑指,當初因熱愛打機才選讀有關科目,怎料學科內容卻未如所想,並不是喜歡的範疇,故即使畢業後加入IT行業,但很快便轉行。他回想,「二○○○年畢業時,月入僅1萬元,扣除強積金更僅九千多元。上班時間長加上工作辛苦,於是決定轉行,加入英資銀行任財務策劃經理。」

當時他的主要工作是提供銷售服務,涉及產品如樓宇按揭計劃、個人貸款計劃及基金投資計劃等。另外,他熱衷於研究期權買賣,除參加公司提供的投資培訓班外,他更會主動進修,曾以三萬元報讀校外期權課程。

打工僅四年 變全職炒家

其後,他向香港財經資訊及教育(HKFIE)研究部主管潘玉琪拜師學藝,至二○○六年結婚,他結束短短四年的職場生涯,其後便變身全職炒家,主力買賣期權。他指每月獲取1.5至2%回報已心足,因明白身家要慢慢累積,高回報產品的背後,風險也會較高,慘輸一鋪的話,要翻身便相當困難。

講到最痛心的投資經歷,要由二○一一年日本311大地震時引發的市場震盪說起,當時日股崩塌,日經平均指數單日一度暴瀉逾14%,拖累恒指單日曾急插逾4%,單是這一役,他就輸逾10萬元。「呢鋪我輸得幾抵死,因為師傅有教止賺嘅重要性,但自己就冇跟隨。」經過這個教訓後,他明白投資要做好風險管理,勿過分貪婪,要定好止賺位。

加按套現買兩層樓放租

當年,他將工作賺得的佣金、兼職收入儲起,而由於在英資銀行工作,員工可選擇以筍價購得認股權,於是工作數年後,本金連同利息,他一共取回60萬元。不過,他的被動收入其實主要來自物業投資。

他於○六年結婚,並買入茶果嶺麗港城當時一個市值200萬元的兩房單位。至○八年,他見單位大幅升值,就將之加按套現,買入同屋苑另一單位,實行以租養樓。不久後,他照辦煮碗將第二個物業加按,買入第三個物業收租。如此一來,兩個物業租金收入共29,000元,足夠償還三個單位的物業按揭之餘,更剩下數千元。他當時雖已變為全職投資者,但太太仍就任中學教師,故家中有穩定收入來源。

成都寫字樓年收租50萬

有樓收租加上全職玩期權,令他閒時得以享受家庭樂,有空處理家事、煮飯給太太吃。他笑指,「幸好當年成為全職投資者,冇食軟飯,未有攤大手板問老婆拎錢使。」

投資有道令他一步步致富,二○一○年時他已擁有三個總值約千萬元物業。同年在友人介紹下,他將其中兩個物業出售套現,並購入成都三個寫字樓收租,現時年租金回報率約6厘,一年有約42萬元人民幣(近50萬港元)租金收入,足以支付他每月平均約4萬港元生活費。其後他再出售香港物業,以增加現金流。每月又靠投資期權,賺取1萬至2萬元回報,由此可見,他們每月收入達6萬元,這筆錢在日本已能讓人過豐富生活。

一個家庭月入幾萬元,也許你會認為環境稱不上富裕。岑皓軒稱:「我哋最重要嘅係家人同生活!唔少人營營役役大半生,但就發現錯過好多人和事。生活唔需要奢華,足夠就好,最重要係過得開心!」

他又指,現代社會資訊發達,要提早退休比當年容易。如今政府也提供持續進修基金,且市民可在網上修讀遙距課程,無論是時間或金錢上都比以前容易,年輕人想提早退休,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