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PMI三年最弱人行醞釀減息

內地經濟數據表現欠佳,一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48.3,創近三年新低,並且遠遜市場預期。外電分析認為,近期內地經濟數據表現欠佳,人民銀行可能被迫短期內減息,但即使減息亦無助刺激經濟。

據財新調查,一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結束九個月下挫,並創去年四月以來新高,但受內需低迷拖累,同月廠商的新訂單總量連續兩個月下降,且降幅加大。受訪廠商直指,需求減弱更導致廠商調整生產計劃。在新訂單量總量放緩、生產需求下降影響下,廠商採購量出現二十個月以來首次下跌。

巴克萊料上半年減兩次

彭博社報道引述巴克萊經濟學家稱,內地經濟數據迅速惡化,可能促使人行最快日內減息。該行曾準確預測人行在一四年底減息,近日發表報告指出,現有措施不足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減息已屬不可避免。

巴克萊預料,今年人行將減息兩次,分別在首季及次季出手。由於美國聯儲局本周已展現對未來加息將保持耐性的立場等,正好消除以往阻礙內地更全面削減貸款成本的疑慮。據該行研究,歷史表明當內地PMI調查跌穿盛衰分界線,出口及生產者價格通脹急劇下降時,人行傾向採取行動,而近期的內地數據均符合上述三大條件。

事實上,今年一月人行積極「放水」,包括分階段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首次開展的2,575億元(人民幣‧下同)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甚至放寬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標準等。

人行昨日更公布,為滿足金融機構臨時性流動性需求,一月全月累計,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共160億元,期限均為一個月。同時,對三家銀行淨增加抵押補充貸款(PSL)共310億元。

不過,內地若果採取更多貨幣寬鬆政策包括減息,有外電分析仍質疑能否扭轉經濟劣勢。目前內地利率尚未市場化,銀行在存款及貸款之間所賺取的息差,依舊受到央行控制。在現制之下,銀行未必願意承擔更多風險,故減息難以引導或改變廣泛的金融體系,尤其是針對扶助民企及小微企的融資層面。

恐致走資人幣貶值惡果

一旦人行只是下調內地貸款利率,將削弱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若存款利率亦同步下調,由於回報率太低,存款總額將受影響。更多存款可能流向民間金融產品,並透過非正規融資渠道借出市場。因此,若人行全面減息,有機會影響「去槓桿」進度。更重要的是,減息可能讓人民幣匯率貶值、引發資本外流,以及樓價上升。整體而言,全面減息的作用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