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開放短短四十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一六年更達到頂峰,銷量增長14%至2,800萬輛,拋離美國的1,750萬輛。即使中國政府規定要與本地車廠合資經營,仍吸引外資汽車生產商一窩蜂大舉投資,期望可分一杯羹。惟最近內地市場需求急轉直下,廠房閒置情況十分嚴重,之前在內地過度擴張的外資汽車廠面臨困境。
據顧問公司羅兵咸永道指出,中國車廠可生產4,300萬輛汽車,但一八年產量卻少於2,900萬輛,無論外資抑或本土汽車生產商均面臨壓力,尤其是對錯估市場形勢的業界打擊最大。
美國福特汽車一七年在哈爾濱的中國第七家廠房投產,涉及投資近10億美元,令其內地每年產能增加20萬輛達160萬輛。不過,福特在內地銷量一六年升至127萬輛高峰後,一七年倒退6%,一八年首十一個月更出現34%插水式下滑,至僅69.5萬輛。福特發言人拒評廠房產能過剩的情況,僅稱福特與合營的夥伴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
另一外資車商法國標致亦銷量插水,一五年其內地銷量達70.5萬輛新高,但一八年首九個月銷量僅20.5萬輛。至於南韓現代汽車一七年在內地第八家車廠投產,惟該年及今年其內地銷情即告不振。
據外媒引述標致的員工表示,廠房的技工每月花數天來清潔廠房或進行政治學習,而福特則每月減少數個工作天,有員工亦批評車廠擴張過大兼太急。
中國政府近年推動汽車電動化,亦進一步加劇內地汽車市場產能過剩。據廿六家車廠公布的計劃顯示,至少三十二家、合共年產能力逾750萬輛的電動車廠房將會投產。
面對內地汽車市場多年來可能首現萎縮,外資汽車商在內地亦開始出現汰弱留強,當中日本鈴木汽車為了止血,一八年全面撤出內地市場。瑞銀分析員指出,現在回看,建新車廠並非正確決定,只是當時業界沒有人會預計自己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會下降,至於其他面對產能過剩的外資汽車生產商,將同樣發覺撤出或是個「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