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搞邊科:潛在增長勝私募 風險偏高

初創投資到底有幾多種?概念資本張瑞祺表示,一般來說,初創投資可分為三個層面,天使投資者是個人層面,私募基金主要投資臨近上市的公司,而中間的創投基金主要投資仍處高增長階段的初創公司,取得的潛在投資回報可優於私募基金,但投資風險亦較大。畢竟公司在創業初期,存活率偏低。

他續指,香港人在近年開始認識初創投資,但歐美早於三十、四十年前已經開始,一些大型家族辦公室,會把創投基金視為其中一項投資資產,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不像香港般只有地產和股票。惟基於高風險、高潛在回報,以及資金流動性較低的特點,投資創投基金的比重,最多只會佔整個投資組合一成。

此外,他補充,科技人才創業發達後,仍會繼續投資科技業,薪火相傳。如美國一群PayPal前員工,離開公司後再創業的成功率奇高,例如建立特斯拉(Tesla)、領英及YouTube等。

中國方面,第一代有BAT:百度、阿里集團、騰訊控股(00700),相關人才創業發達後續在科技界內投資和創業。第二代出現TMD,亦即今日頭條、美團點評(03690)、滴滴出行。之後再有第三代如拼多多,但整體上是較美國慢了一代。

港五年誕8獨角獸科企

至於香港,四、五年前還未有香港的獨角獸(估值十億美元但未上市的科創公司)出現,但現時已有商湯科技、WeLab、Tink Labs、高高客貨車(GoGoVan)、Lalamove等八間獨角獸科技企業。這是第一代科技精英,而資金仍會留在科技圈內,培育第二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