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搞邊科:創投基金回報20倍 靠主腦「財」華

初創公司要茁壯成長,人才和資金不可或缺。若取得天使投資者和創投基金支持,發展更事半功倍。概念資本(MindWorks Ventures)創辦人兼合夥人張瑞祺(David)指,現時是香港年輕人創業最好時機,透過科技改善生活。

David的父親是在硅谷設立創投基金的第一代華人,在家族和當地創科環境的薰陶下,令他自小渴望建立創投基金事業。他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畢業後,為了累積人脈和經驗,先後加入摩根士丹利、瑞信及香港國信證券三間金融機構,然後於一四年聯合創辦概念資本。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他指現時公司已成為香港第一創投基金,總資產達4億美元(約31.2億港元),包括旗下三隻基金。最先推出的一隻由1,100萬美元開始,透過投資初創公司股權,約四年時間累計增長逾20倍。第二隻基金由1,400萬美元起步,至今亦透過投資增長5倍以上。至於第三隻基金剛成立不久,涉資1.2億美元。

年收千五申請 篩剩幾間

他認為,現在是年輕人創業的最好時機,因香港科技生態圈剛開始,可透過創投基金獲得資金及人脈網絡的支援。若有志闖一番事業,可先在香港試一試,成功就逐步往北行,進軍內地。若想獲得其基金注意,創辦人要有國際視野、初創公司的商業模式可行、更重要是潛在市場範圍較大。他們會揀選估值合理的公司才會投資,以保障投資者利益。

David又稱,想在香港進行融資的初創公司,有九成都會先傳送業務資料給他們。其創投基金平均一年收到逾1,500間初創公司的投資申請,當中約600間他和團隊會進一步研究,但一年下來可能只投資數間。而四年多以來,他們投資了27間公司,包括啦啦快送(Lalamove)、KKday等,取得理想回報。

手持八成現金 伺機出擊

然而,有三個項目投資失敗,他指:「兩間倒閉,一間掹車邊存活。失敗原因各有不同,但相同地方是控制不到燒錢速度。這是很多初創公司死因,支出太大,入不敷支。在營運初創上,若只能把一元變成兩元,已不能接受,應該要把一元變成五元。」

他續表示,若創業容易、請人容易,賺錢機會就不會多。既然初創公司未必請到月薪五萬元的人才,為何不用一萬元請人,再把他培育成月薪值五萬元的人才,並用公司股份吸引其留下。

此外,他指,今年其基金投資了七間公司,現時餘下83%現金,是歷來最高水平,並等待機會,「在年初時察覺到融資市場不對路,一些初創公司估值太高,甚至不可能集資的都能集資,當時其他創投基金胡亂投資亦是很大的問題。現時資產市場下跌,他們近期投資減少,未來可能出現初創融資的寒冬,但未嘗不是好事。因旺市時,很多質素欠佳的公司都可融資。但在淡市時,只有優質公司才能突圍而出。若我們認為二○年機會更好,明年我們有機會不投資任何公司。」

攻AI與物流 涉資千萬計

現時他們主力投資人工智能(AI)、物流、金融、旅遊及教育範疇的初創公司,投資由300萬至700萬美元(約2,340萬至5,460萬港元)不等。他又認為,下層要成為上層靠的是科技。另外,他是一個創業真人Show節目的投資者,指不怕被同業抄襲,因創業及做創投要成功,九成靠執行力,概念只是一成。他亦想糾正一些天使投資者的錯誤思維,以令創投界未來發展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