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變霸權 贏者通吃礙經濟

近年香港流行「地產霸權」一詞,凸顯大眾不滿日常民生消費受一小撮商人影響。惟隨着網絡發達,不少消費項目不再需要親身到實體店光顧,地產霸權似演變成「科技霸權」。不同的是,大眾似乎甘心樂意接受,這對經濟多元競爭甚為不利。

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近日警告,憂心資訊科技及互聯網行業會出現「贏者通吃」的現象,與政府推動的原本目標相違背,恐大大影響市場競爭,技術發展停滯不前;金融科技更成為「圈錢」途徑。

事實上,科技霸權確實是水到渠成,由大眾需求主導而成,與地產霸權有天淵之別。舉例說,人們較少主動追捧後者的股票,甚至嗤之以鼻;科技股則普遍受寵,不單止香港「股王」騰訊,美股更有「FAANG」五大科技股,流入資金源源不絕,股價屢創新高,近月才見明顯回吐。

無可否認,隨着智能手機成為必需品,不少科技巨企已不再單純經營電子商貿,開始涉獵生活上各個範疇,成因是客戶需求。作為商家,有生意主動叩門,難道會拒諸千里?全球電商「一哥」亞馬遜早已承認,能做大做強的秘訣完全是客戶推動,例如用家在網上購物時,也很想觀賞影片,網站就順理成章提供服務。目前亞馬遜已涉及多項重大投資,包括收購健康食品、電視、無人超市等。作為用家,服務一站式及價錢大眾化,何樂而不為?由此可見,這與地產霸權推高價格而令民怨載道截然不同。

不過,這種「方便」不無隱患。除了周小川憂慮的「贏者通吃」,令一般人更難創業外,在經濟上亦只會形成大國愈富,小國愈難突圍。以往未有智能手機時,雖然興起電子商貿,但礙於電腦未能大眾化,企業要到外地做生意,均須真金白銀設立銷售點、僱用當地職員、花錢向大眾推廣品牌。可是,目前智能手機普及,科技巨企挾着品牌優勢,實不需花大量資源親自前往當地推廣,透過網絡平台就可以銷售,成本自然大降。久而久之,網絡「寡頭壟斷」令中小企更難競爭,小本經營下的債務就有違約風險,進而扼殺了初創企業的萌芽,窒礙多元經濟的發展。

堪憂的是,科技發展變成「贏者通吃」,大型品牌又雲集美國,全球贏家呼之欲出。科技發展原意是社會進步的象徵,但如今似是發展為事事遭監察、習慣被掌握的地步,經濟發展更被牽着走。惟大眾似習以為常,實須多加警惕巨企通吃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