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中港交易所 三雄爭霸

近日與香港友人聊天,再次談起中國是否需要三個股票交易所,分別為深圳、上海及香港。友人說,電子化時代沒有必要搞這麼多交易所,理論上一個也足夠,頂多設立不同板塊。我則認為,香港這個交易所還是需要的,因為人民幣國際化需時,誰來承擔?只有香港。

港股乏力 市盈率低殘

但是,港股已經便宜到毫無理性的地步。有統計表明,目前有近30家港股的鼓動市盈率低於5倍,且按照一七年年報派息計算的股息率高於10%。

這樣的交易所,對絕大部分股票而言,是災難。因為除了一個股票代碼,資本市場對公司沒有助力。那為甚麼內地還有大量股票要來香港?多是因為股權結構、行業政策原因,內地無處可去,只能來香港先過渡。當然,國企來港是為了完成國際化的上級任務,彼此幫忙認購基石份額,交易量及融資等問題,完全不在考慮之中。

在一八年九月四日當天,創造了歷史。國企九江銀行(06190)股價單日下跌12.31%,收盤市值較上一個交易日縮達30.82億元。

深板塊融資靈活勝一籌

當日九江銀行的成交量僅200股,成交金額約2,000元。九江銀行每手股數是200股,這意味着九月四日當天只成交了一手股票。2,000元的交易額,給總市值200多億元的銀行定了價,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交易紀錄嗎?

香港交易所江河日下,而上海交易所也在積極自救。自從○四年和○九年分別推出中小板和創業板後,深交所在吸引優質企業和交易資金方面,一直在以高速發展碾壓上交所。無論在補充流動性,或者完成融資方面,深交所更贏得市場青睞,以至於在交易員圈裏,買賣上交所的股票倒成了一種衰老、脫離時代「不夠In」的象徵。

當然上交所也想積極自救。上交所於數年前提出的戰略新興板,就是一招對深交所「中小創」的釜底抽薪,希望能夠降低上市門檻,竭力爭奪資源。同時,通過監管層作出的平衡及協調,連富士康這類於深圳起家的大型代工企業,也被要求到上交所上市。

國策扶持 滬力吸科企

可惜戰興板理念過於超前,缺乏各項法律的支持及配套,加上人事調整,最後無疾而終。而「強扭的瓜不甜」,富士康市值近2,500億元人民幣(高峰時高達4,000多億元人民幣),其日均交易量僅幾億元人民幣,還及不上深交所一隻熱門小股票。

在這次進口商品博覽會上,科創板被正式提出。在級別上,這是一項國家大策,是一個再明白不過的國家扶持上海金融中心的舉動。相信科創板將較快推出,並以各項政策優勢,將近期有意上市的優質科技企業一網打盡。

當然,從出口數據分析,這十幾年來上海一直在去工業化而重金融化,近兩年互聯網金融行業受到沉重打擊,上海資金流入疲乏,此處沒有退路,必須力保交易所,不容有失。

在三個交易所的競爭發展中,市場顯然更青睞深交所,而對於上交所將以科創板力求平衡發展,港交所可說是毫無優勢,這只能寄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要太快。

吳小平

資深金融人士,曾任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執行總經理,現投身互聯網金融創業。

作者: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