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經濟金玉其外 扒逆水險境處處

香港回歸21年,土地問題日趨嚴重,樓市高危;港股新股上市質素下降,成交不振;創新科技發展滯後,營商成本高企;打工仔得個「做」字,居民生活質素每況愈下。經濟前景暗淡,靠食老本充撐眼前繁榮,可特區政府只管報喜不報憂,面皮夠厚就無敵,實在愧對港人!

每年全球例有主要經濟體競爭力調研報告,其中較受重視的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報告。當中,在上月發表的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的全球排名跌至第七,在亞洲的排名屈居新加坡及日本之後,更被點名批評在創新及勞工市場效率方面表現遜色。而在早前IMD公布的全球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更跌出十大,退居第十一。

當前中國正致力構建創新型國家,可自詡為國家領先城市之一的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發展遲緩,只管標榜花數以百億元計的資金支持創科,但卻不得其法,沒有及時着手改進法規、教育、稅制等市場基建和人才培訓作配套,可見政府施政依然抱殘守缺,思維及行事僵化。無疑,相關的全球排名正好說明香港不足的事實,偏偏政府高官視而不見,仍強調香港競爭力仍居「全球前列」,更為當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而沾沾自喜,毫無危機感。

事實上,土地問題已嚴重削弱香港的營商競爭力。最近便有測量師行發表研究報告,指截至今年第二季,銅鑼灣的舖租乃全球最貴的商業街。可在中美貿易戰下,內地訪港旅客消費力降,香港零售市場將面臨挑戰。商舖租金高處不勝寒,其實是對經濟景氣、就業和民生作出警示。

香港新經濟發展落後於人、傳統經濟優勢褪色,再看一直引以為傲的金融業,即使一如政府所預期,港股今年有望當上新股集資額全球最高市場,那又如何?港股成交沒有因為IPO集資額全球稱冠而得到改善,同股不同權新股更如糖衣毒藥,高開低走蒸發多少財富?企業融資和投資者都不見得能從中獲得多大益處。更何況,如今國家已拍板上海市成立科創板,香港該如何自處,值得深思。

當周遭城市都在努力改善經濟民生,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力求突破,香港卻仍在原地踏步。歸根究柢,特區政府班底缺乏能力和遠見,思想自大保守,結果人才凋零,造成惡性循環。表面上經濟繼續風光,實際上卻是金玉其外,只怕早晚要「敗家」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