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不良貸恐增2萬億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提出對民營企業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目標,惹來市場極大回響,憂慮內銀資產質素會惡化。瑞銀發表報告表示,擔心未來三年內銀的不良貸款會急增多達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所謂「一二五」目標,即在新增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企的貸款不低於三分之一,中小型銀行不低於三分之二,三年後銀行業對民企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由於市場反應極大,連日來官媒積極解畫,包括強調不會犧牲銀行風險管理等。不過,有關言論依然無法令市場憂慮降溫,內銀股股價繼上周五顯著受壓後,昨日普遍繼續偏軟。

擔心「去槓桿」開倒車

瑞銀表示,增加民營企業貸款的發展,若由政策推動而非市場主導,或意味銀行會降低貸款審批標準,以達到當局設定的政策目標,部分投資者會視之為信貸放寬信號,擔心「去槓桿」開倒車,最終令不良貸款(即銀行壞帳)因而大增。

根據該行估算,若落實有關計劃,在貸款增長緩慢、只有五成新做貸款來自企業的前提下,內銀未來三年的不良貸款額會增加1.1萬億元,若貸款增速達到15%,以及其中65%為企業貸款,不良貸款將增加2萬億元。

HTSC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陳姝瑾認為,監管機構要求銀行對民營企業增加貸款支持並設下目標,不符合內地銀行市場化的條件,擔心會帶來負面影響。但她表示,四大內銀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餘額,與當局建議的目標水平不遠,現時每年民營企業新增貸款達3萬億元,若銀行的不良貸款水平在未來三年增加2萬億元,意味新增不良貸款規模,佔同期新增貸款比例達20%。

根據中銀保監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內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6%,不良貸款餘額1.95萬億元,對比一五年次季,三年間飆升近八成,若未來三年再添2萬億元,意味內銀壞帳將於期內倍增。

債券違約規模達756億

內地監管機構積極「放水」救經濟,引導貸款流向及利率成為關鍵。外電引述中信證券表示,人行近日發表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多次強調須「加強政策協調」,意味貨幣、財政以至監管政策會陸續放鬆,前期的寬鬆貨幣政策並沒有為貸款利率帶來下行趨勢,料未來可能透過減息引導存貸款利率向下。

內地經濟下行衝擊企業經營能力,市場債券違約事件增加。彭博社統計顯示,今年內地在岸市場出現最少76宗債券違約事件,規模達756.2億元,境外違約金額則為25.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