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股市下跌,A股再次響起「暫停IPO」的呼聲。不過,這種呼聲在相對成熟的香港股市並不存在。因為港股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市場,IPO是否停發由市場自身決定。如IPO公司認為行情低迷了,影響發行價格,不能體現公司投資價值,因而暫停新股發行。
不過,這情況在香港還沒出現。這一方面除了港股還沒有達到極度低迷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今年港股IPO,內地企業成了主角。內地企業上市是第一要務,即使股市再低迷,也會堅持上市,哪怕估值偏低一些,哪怕上市後「破發」。
對於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是最便捷,因許多內企想在A股上市,是想上市也上不了,如同股不同權企業、業績虧損企業及房地產企業等。而且行情低迷時,IPO節奏就會放緩,甚至還會暫停IPO救市。正因如此,港股就成了不少內企的首選,畢竟香港股市在自家門口,比遠赴美國上市要方便得多。
之所以「流血」也要上市,IPO公司也是基於多方面考慮。首先是基於企業融資需要。目前內企發展環境不太好,尤其實體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而上市可緩解企業融資的難題。哪怕企業並不缺錢,只要能融進一筆資金,也可增加企業防範風險的能力。因此,上市是內企最迫切的願望。
其次,上市可為風投資金的退出提供通道。新經濟公司發展過程中,接受了多輪風投資金的融資,通常亦簽訂相關協議,這其中不乏上市方面的要求。因為企業上市了,這些風投資金才可便利地退出,不然就需要公司方面買單。因此,為了方便風投資金退出,或執行對賭協議,相關公司就是「流血」也需要上市。
其三,上市可為公司發展爭取有利條件。內企上市是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企業上市成功,地方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更重要的是有利政策與地方資源都會向上市公司傾斜,此舉名正言順地被視為支持上市公司發展。
而且企業上市後,融資也可得到銀行大力支持。尤其股權質押貸款,企業若未上市,股權質押貸款寸步難行,一旦成功上市,銀行就會爭相為上市企業大開綠燈。
其四,企業上市帶來的財富效應也刺激內企赴港上市。企業上市是造富運動,哪怕是「流血上市」,但對控股股東等原始股東來說,財富效應相當顯而易見。如十月十日公布的《一八年胡潤百富榜》,因小米集團(01810)在港上市,雷軍以1,100億元人民幣的身價躋身內地富豪榜的前十位;而張勇、舒萍夫婦也因海底撈(06862)上市,以55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排第34位。
實際上,這兩家公司上市後都面臨「破發」,小米尤其嚴重,但這並不妨礙兩家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財富暴增。因此,基於追逐財富,這些內企也會爭相上市,不在乎是否「流血」或「不流血」。
獨立財經評論員
作者: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