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貶油升關稅飆 內地通脹風險增

中國九月份通脹率見七個月新高,已是連續三個月處於百分之二以上的水平。須留意的是國際油價持續上升,加上中美貿易戰互相加徵關稅,以及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增加,或會令短期通脹風險上升,致使當前內地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複雜。

剛公布的九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5%,期內食品價格升幅較顯著,主要是受颱風等極端天氣影響。不過,總體而言,通脹情況符合市場預期,也在年初官方所定目標3%之內。另方面,同月反映生產物價表現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上升3.6%,亦符合預期,雖然增長連續3個月放緩,惟按月升幅擴大0.2個百分點至0.6%,主要受國際油價上升所致。

中國受貿易戰的影響逐步浮現,經濟增速正在放緩,而服務及產品需求亦受衝擊,內部通脹壓力可能不會太大。不過,未來三大因素正影響着短期通脹風險。首先,貿易戰下,內地經濟轉弱,人民幣趨貶,一旦人民幣兌美元跌穿七算,相信會引來市場較大的反應。事實上,人民幣貶值有助抵銷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出口所造成的壓力。可是,人民幣貶值意味中國的購貨力會下降,短期通脹風險上升,對穩經濟的部署將帶來新挑戰。

其次是,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反覆向上,觀乎中國原油對外依賴度達七成,若油價持續上漲,必將推升中國的物價表現。由於美國向伊朗實施原油禁運將於十一月初生效,目前中國從伊朗、阿曼及巴西進口的原油佔總進口逾三成,單計伊朗的佔比亦超過7%。到底中國會否繼續輸入伊朗原油,抑或效法印度分階段減少進口,頓成市場焦點,而這足以進一步影響內地製造業的原油成本,令通脹壓力增加。此外,最近沙特與美國外交關係緊張,令國際油價更加易升難跌,後市發展要拭目以待。

當然,中美互相加徵進口貨品關稅,令進口商品價格上升,變相加大輸入通脹的壓力。這尚未計及美國總統可能會向餘下2,67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屆時中國必然會對美進一步還擊,尤其是消費類商品,這方面的輸入型通脹風險亦值得關注。

也許,中國長期通脹回落的大趨勢暫未有改變,但短期風險趨升,尤其是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令宏觀形勢變得更加複雜。最令人擔心的是經濟增速下滑,而通脹持續上行,屆時中國貨幣政策如何轉向以作應對,倒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