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食品價格上漲帶動,中國九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5%,為今年二月之後新高,符合市場預期。不過,業界分析憂慮,目前內地經濟仍存在壓力,即使CPI預期將會回落,但今周五出爐的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料降至逾九年以來新低,且尚未完全反映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中國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九月CPI按年升勢擴大,食品價格按年升3.6%,明顯高於八月的1.7%升幅。非食品當中,汽油及柴油價格分別增21.2%及23.5%,但非食品價格按年升2.2%,比八月的2.5%升幅有所回落。
九月內地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上升3.6%,略高於市場預期,惟增速放緩至五月以來低位。
在主要行業中,石油及天然氣開採業按年上升41.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亦上漲24.1%,升幅均見擴大,反映油價成為CPI及PPI上漲的重要動力。
與八月相比,九月PPI按月仍輕微上升0.6%,因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升3.8%,比上月擴大3個百分點;CPI則維持按月升0.7%,其中在換季及部分地區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下,令菜價上漲9.8%。
麥格理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預料,內地十月CPI按年增長可能維持在2.5%或稍高水平,但總體通脹壓力有限,因近期CPI回升並非強勁需求所致,今年全年CPI料升2.3%。
該行相信,中美貿易持續緊張局勢,可能推動個別商品如大豆的價格上漲,但估計效果相對有限,影響CPI上升約0.2個百分點。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亦指出,維持今年全年內地CPI增長2.1%的預測,並料未來數月內地菜價將回復正常。
不過,有外電調查預測,今年第三季內地GDP增長料放緩至○九年首季之後新低,僅約6.6%,按季繼續下跌0.1個百分點。
該調查共訪問68位經濟學家,其中有經濟學家指,隨着內地消費回軟,基礎設施投資又尚未穩定下來,內地經濟下行壓力相對較大。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中美加徵關稅,即使內地已公布降低融資成本、減稅及加快推望基礎設施項目等,但不少分析師卻認為,這類刺激措施可能需時緩解經濟的下行壓力。
外電引述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駐香港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預料,第三季內地GDP按年僅增6.5%,主要經濟風險來自內地政策。
他同時提醒,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仍未反映在第三季GDP之中,估計未來數月中國出口數據或開始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