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四月三十日香港交易所(00388)發布新修訂的主板《上市規則》及《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以來,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的上市成為港股的一大亮點。據統計,自新制度實行以來,已有逾10家生科公司遞交了上市申請,其中有3隻生科股在九月二十五日前已完成上市。
港股之所以迎來生科公司申請上市熱潮,顯然與港交所推出的新股發行新規有關。新規在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同時,還為未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申請留出了制度空間,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正是基於新規對生科公司上市標準放寬,因此生科公司爭相申請上市。
應該說,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確實有利於支持生科公司的發展。畢竟生物醫藥行業存在高研發、高投入及周期長等特點,產品研發階段則正是生物醫藥企業需要資金支持的時期,因此在制度上給予上述藥企登陸資本市場的機會,對於支持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不過,制度的支持不代表投資者支持。作為投資者,需要考慮投資的風險,需要考慮投資的回報。港交所允許未盈利的生科公司上市,這實際上是增加了投資的風險。如此一來,生科公司的上市難免會遭到市場的冷落。
事實也確實如此。八月一日在港交所上市的首支生物科技股歌禮製藥(01672)掛牌後不到一個月,股價便接近腰斬;百濟神州(06160)於八月八日以108元上市,當日便遭破發,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達14.44%;同樣,九月十四日上市的華領醫藥(02552)上市首日盤中跌破,累計最大跌幅達13.4%。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很正常的。這既與香港市場上新股上市破發的大環境有關,也與生科公司存在的較大投資風險有關。同時,也與香港投資者暫時還難以接受未盈利企業上市的理念有關。
正是基於生科股在香港股市遭到投資者冷落的走勢,這對於A股市場來說,無疑是一面很好的鏡子。畢竟,面對生科公司在香港上市形成的熱潮,內地不少人士自然是坐不住了,積極主張A股市場要支持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上市。
不過,作為決策者,必須看到生科股在香港市場遭到投資者冷落的情況,看到生科股帶來的投資風險。有必要做到制度先行,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盡可能減少未盈利企業上市帶給市場的投資風險。畢竟A股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A股投資者尤其不成熟,故在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方面,切不可操之過急。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