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港股直通車」遭煞停令原本氣勢如虹的香港股市拾級而落,適逢美國次按危機觸發○八年九月爆發金融海嘯,環球金融市場暴挫,港股亦一瀉如注,恒生指數由○七年十月三十日盤中高位31,958點,短短一年暴瀉66.59%,至○八年十月廿七日盤中低見10,676點。
國企指數亦由○七年十一月一日盤中高位20,609點,慘跌至○八年十月底的盤中低位4,792點,累挫76.75%。
十年過去,恒指周五收市較金融海嘯後的盤中低位累彈1.56倍,期內國指累彈1.2倍,港股市值由○八年十月廿七日約7.65萬億元,增3.09倍至周五的31.29萬億元。
不過,專家意見認為,金融海嘯後的救市措施,為下一輪金融危機埋下伏線,而中美貿易戰的「殺傷力」料不及金融海嘯。
「基金教父」雷賢達表示,十年前經歷金融海嘯洗禮的環球經濟,在低息及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下,現已回復穩定,但為債券、股票市場及中港樓市帶來資產泡沫,為下輪金融危機埋下伏線,尤其歐美央行已陸續「收水」,於銀根收緊及息口上升下,將觸發資產價格急瀉,而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危機也許只是開端,即使港股急瀉後短線或反彈,但長期料未見底。
他指出,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未來或進一步升到逾3.5至4厘水平,屆時高估值的債券及過度倚賴美元借貸的新興市場勢首當其衝,而中美貿易摩擦錯綜複雜,料雙方要達成協議有難度,加上中國自去年起致力去槓桿,令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不利內地股市。
儘管不少本港藍籌股已從高位回調30%,但他指,若出現資產泡沫爆破,這些股票急挫超過一半也不出奇,其中科技股及醫藥股估值偏高,都不宜沾手。
他續說,樓市走勢一般滯後股市半年,於息口上升下,本港高企的樓價或是下一個嚴重的考驗或危機,籲投資者要小心。
財經專家林一鳴指出,○八年九月十五日「雷曼」事件引發的金融海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黑天鵝」事件,且當年美國的次按危機可說是「吹漲了個波、再篤爆」,而現時中美貿易戰,影響的行業雖然多,經濟轉差料對企業盈利有影響,但這些都是預期之內,故其「殺傷力」遠不及○八年金融海嘯。
他又說,與過去股災不同,○八年金融海嘯不單止炒股票的投資者輸錢,就連過去主力做開定存的低風險客戶也「中招」,因當年不少銀行為了跑數,都推出股票掛勾票據(ELN)或雷曼債券等結構性的產品,以5至6厘的回報吸引原本的定存客戶參與。此外,當時投資者亦沒想過大藍籌如滙豐控股(00005)竟會由100元「冧落」33元。
因此,於金融海嘯後幾年,許多市民都對投資產品產生戒心,反而一窩蜂將資金轉投入樓市,推升本港樓價,故即使○七至○八年恒指跌了近七成,本港樓市於「雷曼」爆煲後跌了幾個月便倒升,造成「股市跌、樓價升」的怪現象。
儘管未來數月香港或跟隨美國加息,但他相信未來一年只加息四分之一至半厘,樓市只會溫和調整3至5%,因自推出15%雙倍印花稅後,本港樓市炒家已絕迹,且現時按揭借貸的槓桿比率亦遠較九七年低,故暫難見樓價會大冧五、六成的情況。
現時港股「熊市」A浪的調整料已近尾市,但「熊市」仍未見底,他建議投資者宜趁反彈減磅,將長線投資減至最低。
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坦言,許多投資者的心態都與雷曼爆煲前相似,對眼前的潛在危機,如美國「收水」、新興市場走資、貿易戰的連鎖反應及內地去槓桿失控等,都掉以輕心。
他忠告投資者要汲取歷史教訓,即使短線港股或有反彈,但料只由低位反彈1,500點,今年尾有機會下試20,000至22,000點,建議投資者一切以保本為上,持有現金為主。
他表示,於雷曼爆煲前,恒指已由「港股直通車」時高位31,958點回落至20,000點,已踏入熊市一期,且已行完反彈浪。
雖然當年美國於次按問題下已千瘡百孔,但投資者當時仍抱樂觀態度,總以為美國財政部會挽救當地銀行,從沒想過雷曼會倒閉引發「黑天鵝」事件。相對而言,現時美國加息「收水」,投資者依然認為經濟好才加息;面對內地去槓桿及人民幣匯價急挫,卻認為即使有事,「阿爺」都會出手力撐,完全忽視可能出現的風險。
他直言,「大熊市」下港股只會有反彈,但未來仍然會「一頂低於一頂」及「一底低於一底」,投資者不宜持有任何資產或做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