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非食品價格上升,中國七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幅重返「二字頭」,增2.1%,兼高於預測的2%。分析家憂慮,在中美貿易戰互加關稅下,隨時加大進口內地貨品的潛在通脹壓力,令內地欲放緩的「去槓桿」步伐進退失據。
中國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七月CPI按年升勢進一步擴大,其中汽油及柴油價格分別增22.7%及25.1%。
七月內地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亦按年升4.6%,在主要行業中,石油及天然氣開採業按年升42.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亦升24.6%,升幅均見擴大,反映油價成為CPI及PPI上漲的重要動力。
不過,與六月相比,七月PPI按月只微升0.1%,因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升幅僅升1.3% ,比上月回落3.2個百分點。CPI卻由跌轉升,按月上升0.3%,仍然受非食品價格上漲帶動,其中暑假檔期的飛機票及旅遊等需求增加,分別按月升14.5%及7.9%。
市場關注通脹上升會否限制內地寬鬆或刺激經濟的計劃,尤其是下半年諸多因素正為通脹加壓。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原油價格上升、人民幣貶值引發的輸入性通脹。若內地信用政策擴張,或增加社會投放資金,勢將進一步推高商品價格上升風險。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指出,目前整體內地經濟仍然受壓,「去槓桿」政策基調並未轉變,意味總需求仍將趨向回落。雖然近期貿易摩擦和匯率貶值帶來提價擔憂,惟實際影響尚待觀察,全年通脹壓力不大。
野村相信,內地政策立場不會因為CPI溫和上升而改變。該行又預料,未來數月CPI增長將會放緩,無礙政府加大基礎設施的刺激措施,作為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貸寬鬆政策。
近日中央已明確指出貨幣政策方向,要穩健適度發展,光銀國際研究團隊料未來數月貨幣政策將呈現邊際偏鬆趨勢。不過,現時物價維持在較低水平運行,更為貨幣政策提供了寬鬆的操作空間。
該行續指,今年全年內地通脹水平將保持平穩。即使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加劇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但CPI及PPI的穩定趨勢表明,受內需向好及外需支撐,內地經濟增長勢頭仍然穩健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