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恐技窮 資產突瀉風險增

日本央行昨公布議息結果,可謂令人失望,老調重彈之餘,更下調通脹目標,反映貨幣政策已屆技窮階段,最終恐要被迫收水,投資者要當心未來類似美股Facebook股價突然急插的個案只會愈來愈多。

早在七月下旬,市場就有傳聞透露,日本央行可能會在昨日宣布收水計劃,允許十年期國債孳息率於正負0.1厘左右上下浮動,結果亦然;惟央行未有減緩放水步伐,只是轉移買股目標,並重申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極低利率。最值得關注的是,縱使央行天量放水,仍未能提振通脹,最新的估計是未來兩年都難達至2%目標,原先是期望明年達到,這反映自九十年代以來一直處於「經濟迷失」的日本,依然未能藉着倣效美國聯儲局以量化寬鬆政策「救國」,只能苟延殘喘。

日本的情況意味着自○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目前唯一能透過量化寬鬆挽救經濟,並能啟動收水計劃的國家只有美國。可預示的是,美元只會更值錢,惟聯儲局正不斷縮減美元發行量,使需求增多但供應減少,形成市場流通性大降,即游資短缺,未來像Facebook、Twitter、Netflix等股價突然大插事件恐會愈來愈多,而且將是全球普遍現象。

近日有某大行警告,在期權市場使用不同數學方程式作出運算後,發現投資產品面臨「缺水」,使套現變得困難,預期突然大跌事件將成為「常態」,頻密程度恐猶如○七至○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呼籲投資者要盡早做好心理準備。該行以企業債為例,透露目前交易員持有企業債的比例已由3%降至0.3%,即只佔以往的十分之一左右,反映他們能賣出的資產大減,惟不是因為好賣,而是交易員怕滯銷而減低風險,新買家不但可能很少,而且會要求重新定價。

為何會有「缺水」情況?原因在於央行若收水,就要出售以前買下來的債券,債價與債息呈相反走勢,債券供應量多了,價格就下降,從而拉高債息,這樣就達到加息效果。與此同時,央行是債市「莊家」,這樣做會一下子令市場賣方多於買方,形成流通不足的問題。目前的形勢是,美國聯儲局已逐步收水;歐央行頗大機會明年跟隨;日本央行則已買下近半日本債券,意味着接近買無可買的技窮階段,最終恐被迫收水。

須警惕的是,在全球三大放水國一同抽走或暫停向市場投放資金下,承接力勢出現問題,致使金融市場出現突然大跌的個案只會愈多,投資者必須做足準備,以應對未來市況或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