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物騰貴,養兒育女的成本隨之節節上升。有機構調查顯示,「80後」年輕父母普遍認為在子女出生前,已經要為其儲蓄,平均每人儲近56萬元;而高達54%的父母更會在子女投身社會後,繼續提供財政支持。
香港永明金融於四、五月期間,於香港訪問了690名父母及141名在學學生。調查反映有約41%的受訪父母認為,不論子女完成學業前或後,向子女提供的財政支持應維持相同水平,每月「零用錢」平均約6,157元。
有7%受訪父母認為,直至子女「上車置業」之前,都應該在財政上給予兒女支持;直至子女結婚,以及甚至終身提供財政支持的父母比例,各達2%。
不同年齡組別的父母為子女預備金額亦有明顯差異。三十四歲或以下(即八十、九十後)的父母最肯為下一代「未雨綢繆」,當中近59%表示會於子女出生前已為其未來作儲蓄,平均為每名子女儲蓄55.8萬元。反而四十五歲以上(即七十後)父母這樣做的比率,只有不足三成。
高峰資本國際財富管理總監梁彥穎指,一般中產家庭為每名子女儲蓄約200萬至300萬元,以作供子女讀大學或其他用途,其中不少家長會為子女買儲蓄保險或月供股票等。他補充,家長若希望十五年內儲蓄200萬元,以及假設每年回報率10%,每月便需投資約4,800元。
光大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相對於月供股票等投資工具,儲蓄保險潛在回報較低,惟勝在其保證成分相對較高,令家長為子女的財政預算較易「計數」。他以月供盈富基金(02800)為例,若首十七年獲理想回報,但於第十八年不幸碰上「跌市」,便影響其整體回報表現,而子女讀書、進修開支卻不能等待回報「復原」。
香港樓價高企,不少年輕人「望樓輕嘆」。永明調查亦顯示,受訪子女中,有達59%人視「置業」為未來十年內最希望實現的目標,但當中僅25%人有信心可憑自己能力上車置業,同時有49%的子女冀父母可以在財政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