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內地金融加強「去槓桿」,卻引發民企融資鏈斷裂、債券違約規模不斷擴大。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等擬「轉軚」,促進內銀放寬信貸政策,有望及時解決企業的債務危機。
外電指,以內地煤炭民營企業永泰能源(600157.SH)為例,去年發行的第四期短期融資券於今年七月五日未能如期償付,構成實質違約,應付相關本金加利息總額約16.05億元(人民幣‧下同)。由於今次違約已帶來連鎖反應,觸發多隻債券交叉違約,可能成為今年內地債市違約規模最大個案。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其有息債務規模餘額更已高達721.62億元。
不過,永泰能源周三(十八日)在上海交易所發出公告稱,近日控股股東永泰集團分別與國家開發銀行及上海銀行等五間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相關銀行將在合法合規前提下,向永泰集團及旗下企業提供集團意向性授信額度。
此外,銀保監會亦終於出手「救火」,周二(十七日)該會主席郭樹清帶隊與多家內銀召開座談會,強調內銀金融機構需加快提升民企及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能力,積極幫扶有發展前景的困難企業。
內媒周三晚更指,市傳央行近日以窗口指導形式建議銀行,額外增加中期借貸便利(MLF)資金,以支持貸款投放及信用債投資,包括「AA+」及以下評級的債券。目前不少違約債券亦屬「AA+」及以下評級,因此市場估計,相關部門有意藉銀行資金改善低評級債券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