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放緩風險增 適度調控保平穩

剛公布的中國次季經濟增長放緩,無論是製造業抑或消費數據都現疲態,整體景氣度下降。在外部不穩定因素增多下,當局宜及時適度調節貨幣、財政和監管方面的力度,確保經濟平穩發展,避免匯率及資本市場大幅波動,進一步衝擊內部需求及企業信貸,增加誘發金融系統性風險。

其實,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背景之下,中國次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6.7%,較首季的6.8%略有放緩,也在市場意料之內。可幸的是,連續十二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區間,雖有憂慮,但總體形勢尚算穩定,即使預計第三季GDP增幅將略為跌穿這個區間,亦實不為過,皆因期間美國對五百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已生效,必然會打擊出口。近月內地資本市場受壓,亦已一定程度反映相關的影響。

倘再看中國六月份工業增加值按年升幅遜預期、發電量按年增速更大跌。這兩項數據都是製造業景氣的重要指標,由此可以推斷,在出口需求下降之下,對製造業的影響已開始浮現。另一方面,一至六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幅較首五個月增幅有所回落,若撇除上半年房價高企的因素,整體固定投資及民間投資增長放緩或更加明顯。雖然人民幣貶值理論上可提振出口,惟其屬雙刃劍,同時會一定程度降低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未來如何拿捏匯率波動區間,不無挑戰。

當前中國外部環境嚴峻,內部需求變成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六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略勝預期,惟若撇除季節性因素,總體上增速見放緩,部分原因相信與汽車銷售增長放慢有關。綜合而言,次季內憂外患充斥,經濟增長面臨考驗,一旦下半年增長勢頭確認逆轉,營商環境可能急轉直下,不但企業債務問題和內房泡沫情況會轉趨嚴峻,未來經濟改革的道路亦將變得更加難行。

如今,穩增長與防風險是內地兩項頭等大事,但要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說時容易做時難!在美國執行縮表和推動利率正常化,以及內地經濟質量並舉的大前提下,全面放鬆貨幣政策是不可能的。只是,在非常時期,要抗衡外部挑戰,避免資本市場及匯率動盪,將風險傳導宏觀經濟,形成惡性循環,當局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取態上,還是要及時在貨幣政策作出針對性的調節,檢討推出新監管政策的步伐,配合適度的財策刺激,首要是保住內需穩局,才具備長期抗逆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