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避重就輕非良方

人民銀行在上周日宣布定向降準,釋放約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流動性。當中,5,000億元用作支持銀行將企業債權轉成股權,即「債轉股」;餘下2,000億元則用作紓緩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人行首次因為這原因降準。

正常而言,央行放水對資本市場本屬利好消息,惟隨後的中港股市未受刺激之餘更不升反跌,市場是否出現亂子?

筆者曾於二月撰文,以中國債務為題,指出這是一個計時炸彈,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債務違約將愈來愈多。

今年五月,有國企為股東背景,曾有意收購中環中心的國儲能源便爆出債務違約事件。以國儲能源的背景及名氣,事前又怎會聯想到出現違約。據悉,中國今年首五個月的在岸債券違約已達18隻,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反映問題正在惡化。

近期中美貿易矛盾轉趨加劇,中央為穩軍心,筆者預期下半年將繼續降準。但即使銀行同意將「債轉股」,令企業避過破產風險,雖為企業注入新動力,但銀行卻由債權人變成投資者,未能收回貸款之餘更要承受企業的商業風險,這種避重就輕的方法絕非解決問題良方。

事實上,人行過去一直鼓勵內銀與企業簽署債轉股合約,但真正達成的例子卻少之又少,目前五大國有銀行的債轉股簽約額約1.6萬億元,但成功落地的僅2,000多億元,可見措施並不受內銀歡迎。從股市角度來看,想像一下 ,一旦內銀的內部資金水平下降而手持大量企業股票,可做的就是沽貨套現,屆時A股又將面對新一輪沽售壓力。

富滙資本管理執行董事 趙文傑(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