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吸新經濟企業 港勝星

不同股權架構創新企業近年成為各主要股票市場爭相招攬上市的寵兒,港股市場由早前主要監管單位的反對,到近期終於大張旗鼓相迎,不惜在主板上市規則制訂三個新篇章,吸引該類企業上市,這戲劇性改變,可謂完全是因為潮流沒法再擋,否則會失去競爭力。

美國股市由於早已接納「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成為環球主要科企上市的集中地,一直以香港為主要競爭對手的新加坡其實已經屢次表示會以更寬鬆門檻吸引該類企業前往上市。

直至近月,內地主要監管單位也表示正在積極籌備改革市場上市條例,讓中概股與所謂獨角獸的不同股權架構企業以中國預託證券(CDR)形式回歸內地A股市場掛牌上市,讓該類新經濟企業包括生科公司等成了天之驕子,廣受各方招攬。

內地推CDR有利港股

中、港、星交易所同時伸手擁抱不同股權架構企業,表面上競爭激烈,但其實競爭並不存在,筆者十分贊同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及行政總裁歐達禮所言,中、港股市只存在互惠互利,共同合作的關係,屬良性互動而不存在惡性競爭,就算他日CDR上市實行,情況猶如已運行多時的A+H同時掛牌,豈能輕言是競爭?新加坡雖然一直努力跟香港競爭,但結果卻證明了它從來都不是香港的對手,所以筆者才認為競爭其實不存在。

新加坡多年來都與香港競逐成為內地企業上市的目的地,且不惜降低上市要求,雖也曾吸引內地民企,可惜新加坡股市缺乏深度,故交投較港股市場低。

其次,新加坡成功吸引到當地上市的企業,絕大多數是因為未能符合在港上市條件,才轉到當地掛牌,因此大部分質素較次。這些企業上市後除首次成功募集資金,其後股份長期交投冷落,不少還萌生去意,甚至退市,如亨鑫科技(01085),由星交所來港作第二市場掛牌,直至去年底更宣布自星交所除牌。

星再降門檻亦難奏效

新加坡股市的地域性限制既令其難與中、港的毗鄰關係相比,加上市場缺乏深度,故與香港競爭時一直處於下風,相信日後在爭取「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亦好不了多少。尤其星交所重施故技,香港規定最低要求的市值為100億港元,而新加坡只要求約18億港元,看來又將重蹈吸納中國內企上市的覆轍。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