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貨的投資者應該點做?」忘記了是甚麼時候開始,傳媒特別喜歡問這條問題,應該是互動年代,想表現出理解受眾的需要,營造出貼心的感覺。自己其實頗為反感,絕對是浪費時間,無貨的投資者之所以無貨,是有背後的原因,根本不會被三言兩語的撮要答案所改變。
無貨不外乎兩種情況,第一是自以為精甩邊,清倉想捕捉時機,等機會再買過。這種人對市場有一定認識,極度自我,不會理會外人意見。第二是有某程度上的資產恐懼症,多數是靠專業知識或者勞力賺錢,對市場欠缺認識。錢財得來不易,資產入場費又不低,加上有自知之明,不想白白犧牲,所以長期無貨。
就算叫他們等到二萬八才入貨,大吉利是真的跌到二萬八,這兩種人一樣會當作耳邊風。所以絕大多數財經訪問都只是無間輪迴,永遠標題黨。自己做了二十年評論,可能是極少數不是靠好彩買了樓,而仍然可以致富,全靠這種鄙視態度,才沒有被捲入這種只求吸睛的漩渦之中。
其實兩種人中,資產恐懼症是有得醫,但絕對不是靠神準貼士作為一粒仙丹,而是需要一個頗長的療程,向他們講解正確投資觀念,以及基本紮實的相關技巧,令他們理解資產並非洪水猛獸,散戶不會永遠是獵物。
可惜大部分傳媒已經只看hit rate,已欠缺理想。讀者好記者亦都好,永恒原地踏步,正如上一代不少人同樣將會虛耗二十年,其實是相當可惜。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