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內地宜設試點便利港商

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制訂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其後有官員曾進一步闡釋:「大家應該注意到這句話,指的就是我們香港同胞念茲在茲、多年要求的『國民待遇』。」

事實上,由於未有「國民待遇」,港人目前在內地的發展的確面對不少困難:第一,投資領域的限制。現時內地一些行業,例如文化、體育、出版等方面,規定只有內地居民才能參與,或是對海外投資者控股權有嚴格的限制,港商必須要與內地的企業共同投資。

拍電影便是一個典型例子,若純粹港產片(即沒有內地資金或演員參與)要在內地上映,會受到與外國電影一樣的限制。

藉大灣區規劃爭取

其次,專業服務的資格互認仍未全面開放。據CEPA簽署的補充協議中,已有33個內地專業資格容許港人參與考試,但這些資格認證試主要集中於律師、會計等專業,對於測量、工程等行業中,仍有不少專業資格未得到互認,香港所長的專業服務無法得到完全發揮。

第三,相信不少港人都有共鳴的,就是身份證明文件上的問題。內地居民身份證現已容許持有人透過網上購票,乘搭高鐵、城軌時直接以證件入閘,但港人的回鄉證卻需事前到窗口換領車票,造成諸多不便。在內地辦理實名認證的電子支付帳戶,或辦理營業執照時,回鄉證明顯不如內地身份證適用度高,因此不少港人為取得營業執照而要借用內地僱員的身份證作為登記文件,嚴格來說並不合理,易衍生不少複雜問題。

另外,還有港人十分關注的居住超過183日須繳納內地稅項的問題、在一、二線城市購買一手住宅的限制問題、個體工商戶需經過外資審批才能參與特許經營的問題等等,都在困擾着到內地投資、工作或定居的港人。

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某些省份和城市給予港人、港商「先行先試」的國民待遇,而最佳試點便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首先推行。所以,建議港府在參與大灣區規劃時,争取大灣區的九個內地城市全予港人「國民待遇」,以體現「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的精神。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作者: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