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虛擬貨幣受制原罪?

虛擬貨幣誕生時就像實驗室裏的一件實驗品,理論還理論,到推出市場的時候,是否能成功有時可能是未知之數,例如參與交易的人數不夠,又或者虛擬貨幣沒有實質的出路,便無法證實虛擬貨幣是否真的能夠在市場成功運作。

涉不法交易惹封殺

當有一些國家開始認受某一類虛擬貨幣(例如比特幣),又或者有一些機構願意接受虛擬貨幣作為付款的工具,令到虛擬貨幣的價值受到認定,以及能夠在市場上與其他貨幣兌換,虛擬貨幣不只有認受性,更有了市場價值。

虛擬貨幣其中一種好處就是「去中心化」,沒有了中央銀行的干預,虛擬貨幣的價格自然就由供求來決定,但這種好處也許是一種原罪。如果大家有留意,就算同一種虛擬貨幣,會因應不同地區的供求量,而產生差價,例如比特幣在中國仍然能夠交易的時候,波幅及價格也會與其他地方明顯有不同。比特幣交易在中國及南韓被打壓後,價格亦即時大幅回落,沒有了中央銀行干預,虛擬貨幣就會受市場消息影響,就變得更加敏感。

上星期連一些互聯網公司,也開始加入封殺虛擬貨幣的行列。Facebook宣布即時禁止所有關於虛擬貨幣的廣告刊登在其社交媒體上,而騰訊互聯網金融亦有類似動作,發表公告表示不會為境內首次代幣發行及其他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渠道或者廣告宣傳等。可能由於近日發生太多巨額虛擬貨幣失竊事件,而且虛擬貨幣一路都被利用作為一些不法的交易,例如洗錢、販賣軍火等的付款渠道,所以觸動了這些互聯網巨人的神經,一起加入封殺虛擬貨幣。

易被大戶舞高弄低

美國芝加哥比特幣期貨市場於去年十二月十日誕生,雖然加大了比特幣的流動性,但也令比特幣的槓桿效應更強烈,比特幣由十二月歷史高位19,205美元,大幅回落至早前7,504美元,單是一月市值已蒸發逾500億美元。個別投資者如果不能承受價格大幅上落的風險,隨時有機會蒙受巨額損失,甚至被大型炒家舞弄於股掌上。

個人認為,虛擬貨幣的誕生並無問題,原罪其實源於不法分子貪念,利用其「去中心化」的特色,肆意在市場操縱價格,正如倫敦金也只是被不法之徒利用一樣。但任何投資始終都有風險,大家要做好風險評估,以及要深入認識任何投資產品的特性,才決定是否參與投資或買賣。

方保僑

資訊科技及數碼媒體專家,於資訊、通訊、科技及電子消費品市場工作逾20年,現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會長、香港消費電子產品聯盟主席及電子學習聯盟創辦人。

作者:方保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