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競爭白熱化 急起直追謀突破

深圳特區最近正式撤銷了有35年歷史、俗稱「二線」的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意味深圳將加速全市一體化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擔當更積極而重要的角色。面對鄰地競爭日大,香港必須爭取時間強化優勢產業,提速推動創新科研、專業服務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發展,全面提升競爭力,才有條件在區內經濟高速發展之中找到立足之地!

深圳經濟特區早在八二年設置管制人員進出的管理線(又稱二線),但其實二線區域佔地是深圳總面積的五分之四,隨着交通網絡日益完善,一、二線經濟發展差距拉近,繼○八年取消二線邊防證,一○年國務院批覆深圳經濟特區擴大到深圳全市,至本月初當局正式撤銷「二線」。未來深圳特區將可藉着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優化土地資源及城市功能,這個硬件上的進步,將再次為這個全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給力,往後的目標將由單一的創新領先,提升至多元發展;由一個中國先進城市,提升至國際級的活力城市!

其實,深圳積極發展,無疑對香港構成一定的挑戰,畢竟港深僅一河之隔,經濟產業既互補又競爭。去年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香港連續三年屈居深圳之後,足以顯示近十年努力在創科發展殺出血路的深圳,成功超越香港。這些年只懂以守代攻的香港,雖然在體制、基礎設施、市場自由化,以至金融發展方面,仍有老本支撐,但此消彼長之下,競爭局勢顯然已處於不利位置,前景令人擔憂。

香港金融業仍具優勢,若今年中順利落實上市新規,料可強化競爭力。可惜,在人才培訓和科研創新產業方面,香港仍是缺乏具體目標和戰略實踐,在生產和物流方面難以追回失地,經濟發展過於單一,長此下去只怕會有更多人口北上尋求發展機會,如此則區內發展港深的主次位置,恐怕早晚要互調!

當然,把深圳看待成敵人的想法並不合適,更符合現實的做法,是競爭與合作並存,透過加強兩地互動和協同發展尋求共贏。香港既可善用深圳在創新科研方面的優勢,加快在資訊化及智能化的人力資源培訓,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並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內企業融資中心的角色。只有在區內產業鏈中各有分工,併合並形成一個具競爭力的地區經濟體(亦即國家所提倡的粵港澳大灣區),則兩地的競爭矛盾自可化解,香港的經濟發展亦可重展活力、重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