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球經濟在去年的復甦基礎下,正持續回復正常軌道發展,伴隨的是全球央行貨幣刺激措施有序「下架」,利率和通脹穩步回升。投資者對經濟展望樂觀之餘,亦宜重視各項新風險因素所帶來的挑戰,步步為營,穩中求勝!
本來預期金融市場十年一遇的「逢七必災」,去年並未有出現,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施政取得成果,稅務改革獲國會放行;歐洲政局大致穩定;中國十九大順利召開,高層人事任命底定。凡此種種,支持國際貿易氣氛回暖,企業投資改善,大宗商品價格亦有所回升,促使全球經濟表現比市場預期的好。
事實上,美國去年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季增3.3%,創三年最快紀錄;歐盟將歐元區GDP增長預測由去年初的1.5%大幅提高至2.2%;中國去年經濟實現6.5%增長目標已無懸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將去年全球GDP增長預測由原先的3.4%上調至3.6%,並預計今年增長率將進一步上升至3.7%。
可以說,自○七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足足耗了十年時間,終於開始回復正常的軌道。雖然利息周期已經重啟,通脹亦開始略有回升,惟現水平仍然處相對低的水平,意味環球各大央行今年仍有空間繼續有序收回市場流動性,其中歐洲央行很大機會在年內落實退市計劃。
不過,到底眼前全球經濟增長是否具持續性?答案是復甦基礎尚未完全穩固,尤其是去年新冒起的不明朗因素甚多,如地緣政治緊張(北韓核試)、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美國政策轉變(奉行美國人優先政策、推行稅務改革、反全球化取向)、全球資產價格泡沫和債務偏高等,反映機會存在的同時,亦有諸多的新挑戰。
須注意的是,美國聯儲局今年有人事變動,若然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加息步伐會否加快,不無變數。還有,到底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及反全球化取向,對國際貿易影響如何?其稅改及基建投資計劃對刺激美國經濟的作用有多大,會否引發資金大規模流出新興市場而轉投美國?美匯和迭創新高的美股後市將何去何從?這些都足以觸動全球經濟的神經!
綜觀環球形勢,須提防上述風險因素在次季之後逐步浮現,經濟恐呈先穩後回格局。投資者在樂觀之餘亦須警惕,畢竟全球市場流動性趨緊已是大勢所趨,資產泡沫難以持久,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將受到考驗。寧可持盈保泰做投資市場「長青」,亦不宜莫視風險而加大槓桿對着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