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只是甜品,物業升值才是主菜」,說出這金句的人正是用8萬元起家,砌出3層樓的投資者阿樂。被朋友稱為「博士」的阿樂早年以8萬元資金買舖,再以近百萬元沽出,所獲資金成為其置業資本。為儲更多錢上車,他先買大陸樓,寧願每日遊走中港兩地,最後用兩年儲夠錢於香港買磚頭,今次就由他分享上車歷程!
「其實拿着現金真的如在等死,所以自己喜歡買資產。千萬不要只持現金沖淡畢生的努力。」憑着信念,從事零售行業的阿樂一賺到錢便會儲起,然後再買固定資產。
他坦言,早十年的零售市道旺,每賺到一筆錢,便會用作買樓首期及供樓,所以當時可以用短時間供滿樓按,現時每月可以享有被動收入。至於其本身從事的模型改裝生意亦未算慘淡,夠交租及賺少少人工。
阿樂於90年代畢業,一心打算創業,當時以800元租入位於旺角好景商場一個不足100方呎的小商舖,主要售賣遊戲機。他表示:「當年商場十室九空,惟租金超低,想做生意但又窮困的我,只好進駐這個場。」
幸運地,商場往後人流愈來愈多,當時他不但賣遊戲機,更開始在深水埗鴨寮街「尋寶」,購買攝錄機、Walkman以及錄影機等,用數十元入貨,再以高價在舖位出售,生意亦愈做愈好,成功儲到一筆錢,最後更決定用盡畢生儲蓄買下舖位,當年涉資僅8萬元,但自己則租住在油麻地的板間房。購入商舖之後,好景商場人流逐漸增加,舖位亦升值至接近100萬元,因此他決定沽貨離場,帳面獲利超過90萬元。
原為「租奴」的阿樂,心想與女友繼續住板間房亦不是辦法,自己雖未有能力買香港樓,但覺得如果居於內地,每日坐火車回香港上班亦非常方便,於是他便「膽粗粗」以50萬元人民幣購入一個位於羅湖商業區的兩房單位,面積約500方呎,每月供款約3,000港元,較香港租套房的價錢更低。
他稱:「就這樣,每日來回中港上班的生活維持了兩年,由於深圳的生活水平較香港低水,所以在兩年間成功儲夠錢回港置業。」阿樂於○七年以120萬元購入何文田富威花園,面積約200多方呎,每月供款約4,000元,深圳樓則以每月3,000元出租。
結婚生仔後,他斥資120萬元購入大圍金獅花園逾300方呎的兩房單位,其後再以30萬元購入屋苑車位。後來,他見大埔村屋價錢頗低,160萬元已可買到700方呎單位,於是以逾200萬元沽出何文田單位,並轉為購入大埔村屋。
他建議,若年輕人有十多萬元的儲蓄,與其放在銀行,倒不如去內地置業,笑言「投下一粒種子,讓它成長,等十年、八年後收成」,出租後讓人家幫自己供樓,待單位升值後沽出,再買香港樓亦不失為方法。雖然深圳樓價亦高,但珠海以及中山等地區提供大量價廉物美的樓盤,持有十多萬元首期已可做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