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在一二年十二月再度拜相 ,即急不及待連發「三支箭」,即財政、貨幣刺激措施和結構性改革,以振興日本經濟。轉眼間五年過去,日本經濟明顯好轉,但「安倍經濟學」卻沒有達到變革的承諾。
日本央行落重藥「放水」,擊退持續多年通縮,弱日圓刺激出口、推高企業盈利和股市。但日本消費市道仍疲弱,而在人口老化和萎縮下,企業和家庭對前景感到憂慮,政府債台高築亦對未來構成威脅。以下從多方面,評估安倍經濟學的得失。
日本經濟規模較一二年十二月安倍上台時擴大56萬億日圓(約3.85萬億港元),增幅較比利時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還要大,更加鼓舞是資本開支增長加快,意味經濟未來有更快增長。
安倍經濟學最顯著的成果是就業人口增加,數目達270萬,同時失業人口減少110萬,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女性重投就業市場,很大程度歸功於拓展託兒服務。不過,安倍希望二○年,女性佔30%管理職位的目標似乎遙不可及。
儘管日本經濟錄得九十年代中以來最長擴張期,但其他經濟體增長似乎更強勁,尤其是在目前環球景氣下,日本增長並不令人意外。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字顯示,日本國債在佔GDP約240%水平穩定下來,但比率仍遠超主要經濟體,減債前景亦黯淡,更令人擔心是日本人口下降,意味人均債務負擔仍在增長中。
一如很多國家,日本極端緊張的勞動市場未有轉化為工資大幅增長,據外電調查顯示,日本打工仔明年加薪幅度僅1%。
有經濟師估計,日本聘用70%就業人口的服務業,生產力於○三至一六年期間下降逾10%。雖然安倍結構性改革針對解決這個全球性趨勢,並在企業管治和促進旅遊業取得一些成果,但農業和創新方面進展不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TPP),對日本造成打擊,安倍現轉為致力與其餘11國推動TPP,他十一月又與澳洲簽訂貿易協議,在本月與歐盟達成經濟合作協定。
外界相信,安倍或續任至二一年,屆時將為日本史上在位最長首相,惟安倍所推動經濟大計可能還有更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