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概念大行其道,更成為投資市場流行的吸金口號。不過,在實際操作上卻愈來愈偏離原本的理念,在應用上更亂象頻生,內地多個城市出現的「共享單車公墓」便是典型例子。故必須提防藉共享之名圈錢炒作,最終換來泡沫爆破,失敗收場!
其實,內地興起的共享經濟概念,除了為人熟知的共享單車及共享汽車外,還有共享雨傘、共享睡眠(即時租「太空艙」位置作睡眠之用)、共享洗衣等等,總之是透過應用科技,將創新概念與傳統產業結合一起來產生新的商機。共享方式層出不窮,成為投資市場新興的吸金口號,不少主打共享經濟的初創公司出現,風險投資公司亦樂於「播種」。其中,今年摩拜單車(Mobike)完成逾六億美元E輪融資,小黃車(ofo)完成逾7億美元的第5輪融資,都是成功集資的例子。
理論上,在資源有限之下,透過共享就可善用閒置資源,減少浪費,提升整體使用效率,並提供更多元化的資訊、商品及服務,是具建設性的創新理念,而結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打破地域和時間的界限,更令人有無限憧憬。不過,當共享概念實際應用在生活、商業環境等各方面,卻存在不少問題。就如共享睡眠,其實即是時租睡眠艙,在沒有監管配套之下,存在消防、治安、衞生等問題。若要做到共享全球性的資源,中小企業沒有多大的條件參與,結果是由國際企業主導,變相由大企業壟斷經營,反不利於活化經濟和推動市場公平競爭。
再看現時內地鬧哄哄的共享經濟項目,大部分是另類的租賃服務而已,透過應用程式提供,看似是創新科技與傳統經濟結合的新產品,但實際上門檻不高,既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亦缺乏競爭優勢,整體上缺乏創新理念和理性規劃。消費者充其量是多了一點方便,但生活模式卻沒有因此而有所革新!再講,諸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前期要進行巨大資本投資,說白了是由頭開始建立一盤生意,而並非將閒置資源重新加以利用,違背真正的共享理念,反造成資源浪費。
共享經濟急速發展的背景,是長年量寬造成的資金氾濫下的資本運作,在內地共享項目的過度投資,已開始演變成泡沫,只怕共享經濟的日子不會長久。說到底,應用共享概念來改變社會資源運用、營商和生活模式的革新,漫漫長路。政商界及消費者都應理性看待,認真規劃,慎防墮入以共享虛名進行圈錢的財技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