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競爭力不如前,但物業價格卻完全失控!除私人住宅樓價長升長有外,公屋、居屋、車位破頂之聲亦不絕於耳,連旺區舖租都持續稱冠亞洲,更甚的是,日前西九龍又誕新地王,政府壓抑樓價可說束手無策!住宅用家唯恐遲買更貴,「靠父幹」甚至「靠祖父母幹」都要上車。但別忘記,買樓始終是一個長期負擔,必須量力而為,三思而後行。
今年二月,鴨脷洲住宅地王以超過一百六十八億元成交,九個月後,長沙灣興華街西住宅地以近一百七十三億元批出,成為新地王,估計該項目落成後,單位入場呎價要三萬元以上。眼見麵粉價愈賣愈貴,麵包價回落無期,香港人應該喜還是悲?
事實上,現時不少住宅新盤開售呎價接近兩萬元,九龍臨海靚地享有溢價,天價成交便變得「合理」,業主跟風放盤反價,新盤開價震撼。無殼一族看在眼裏,心裏焦急,卻又無可奈何!
九七年香港拍出小西灣百億地王,隨後金融風暴樓市崩圍,銀主盤、負資產湧現,香港人應該記憶猶新,但經過二十年,歷史會否重演,無人可知,而今次新地王由五家發展商合組的財團奪得,多少反映出過百億元地價的項目,就連發展商都未敢獨資行事,寧願由不同財團分擔風險。
無可否認,「住」是人人都需要的,除非決心長租,否則難免要諗上車,然而,香港彈丸之地,有瓦遮頭真的愈來愈難!在地價、樓價都不斷創新高下,「愈遲買就愈貴」的現況,令不少人忘卻了風險上升的事實,結果美國加息「不用怕」,借到盡入市高追「不用怕」,反正樓價「睇升」﹗政府遲遲不撤辣,說明刻下供應量無法突破,只有繼續靠提高入市門檻及物業買賣成本來招架。
投資有升有跌本是老生常談,但如今不少人眼中的香港樓價是只升不跌的,理由不外乎是持續低息、內地資金支持、供應短缺等。不過,事實卻是量寬已終結,低息環境將成過去;內地嚴打走資,兩地交通網絡日益完善,區域經濟提速發展將提供更多置業選擇;政府開始破格覓地建屋,並將綠置居及白居二政策恒常化;樓價已嚴重脫離居民負擔能力等,可見樓市基本面並非沒有改變。
用家上車,謹記樓價可升亦可跌,投資物業既是人生中的重要決定,絕不能將風險因素拋諸腦後,必須認真計算供樓負擔及可承受樓價調整風險的能力,以免萬一摸頂便大失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