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須協調 機會風險得平衡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持了首次全體會議,由國務院副總理擔任主任,層次級別顯示中央高度重視統籌及協調金融監管等事宜。事實上,隨着金融市場持續開放,創新發展機會甚多的同時,亦衍生出新的問題。在朝向市場化發展的過渡期間,監管機制亦須要與時並進,在機會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才能確保可持續發展,免讓一五年A股崩盤以及其後的大規模走資和債務飆升等問題復發,危害金融穩定。

今年七月,在五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中央宣布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職責,並強化監管問責,全面提升監管效率。

事實上,兩年前A股「快牛」之死,以至其後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爆發走資潮,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飆升,充分暴露出各財金部門監管不到位,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的毛病。在資本安全進出得不到有效保障之下,外資對A股是望門而不入,亦難怪A股要第四次闖關,始能成功獲MSCI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對此得來不易的成果,金穩會的成立是回應了市場的訴求。適逢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傳來金穩會相關的消息,一定程度反映中國要向外表達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心。

近年金融創新及互聯網技術等發展一日千里,對於行業監管、大數據的掌握、風險監察都構成挑戰。未來人民幣要進一步國際化,金融市場要不斷開放,當局就必須就金融監管問題對症下藥,否則打開門引資容易變引狼入室,被不法之徒利用漏洞造成傷害,畢竟中國不能再次承受自製金融炸彈的衝擊!市場期望金穩會在制訂頂層政策、協調和確保執行效益(尤其是跨行業)等方面,能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不得不強調金融永遠是服務實體經濟,即實體經濟發展良好,資本能得到合理的回報,就用不着犯險藉監管漏洞謀取暴利,經濟穩則金融穩。若然實體經濟搞不好,投資回報長期偏低,則無論如何強化金融體系,架屋疊床,只怕到底還是事倍功半。

同時,金融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建立市場化機制,畢竟新增機構行政干預的做法,難免某程度拖慢政策執行,亦可能影響各監管部門的積極性。正所謂針無兩頭利,金穩會的成立在金融改革路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但長治之法,關鍵還是要做好實體經濟,落實市場化的發展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