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保相輔成 排放交易創雙贏

近年中國致力去槓桿、減污染、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揣測下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波恩會議,中國將公布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冀能為經濟和環保創造雙贏局面!不過,大前提應竭力防止被有心人利用而過度投機,好事變壞事!

事實上,中國經濟正朝着長遠穩健的方向發展,有助加強外資來華投資的信心;推動環保不但不會衝擊經濟發展,反而是確保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了實現《京都議定書》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發達國家早已設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截至去年底,全球已有逾三十個國家實施碳排放交易體系。對已發展國家而言,可藉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運作,以最低的營運成本來達到最大的減排量;而發展中國家亦可藉此取得環保相關的資源,有助減低碳排放量的增速。不少國際金融機構亦有參與碳排放交易,除了歐美設有碳交易所外,日本及澳洲都先後響應。

中國是全球主要的碳排放地區之一,過去十年深明過度透支環境資源來催谷經濟發展須付出的沉重代價,過去積極參與《京都協定書》、《哥本哈根協議》、《巴黎協定》,目標是約在二○三○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五年下降六成,以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增至兩成左右。

除了透過行政立法來致力減排之外,中國擬正式啟動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以市場機制來實現減排目標。一一年至今,內地已有七個省市設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可見,不少商家利用漏洞鑽空子,如在本國建立釋出排放的製造廠房生產,卻以購買其他國家減排額作為補償,更甚者是刻意在落後地區建立設備產生溫室氣體,再透過排放權交易大發環保財,而各類碳交易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亦應運而生。

在全球缺乏一個可信賴或具公信力的機構來監察和仲裁之下,中國在啟動碳排放交易體系前,更應小心行事,以免得不償失。當前內地企業在排放管理的規範不足,意識薄弱,執行上亦必然會遇到困難。設立市場機制固然有助加強企業減排的積極性,但相關部門在宣傳、培訓、監管及執法等的配套上亦必須做足工夫,確保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建立,是一個可信及具透明度的政策工具,才能實現減排目標,並推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成就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