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說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興起,改變了現在傳統的媒體,不論新媒體或商業模式也有驚人變化。除影響媒體行業外,也影響着廣大市民,甚至整個國家與城市的運作。
事實上,電視及電台都是依據着商業決定,原本每天滾筒式地播放新聞及其他節目,但隨着互聯網興起,加上近年OTT(Over The Top縮寫,即透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應用服務)電視的發展,令觀眾可隨時收看甚至點播不同節目。
雖電視及電台會製作很多不同節目,但用戶觀賞及收聽節目的習慣有着180度的改變,令每天滾筒式的播放方法變得不合時宜。
因此,無論是電視或電台,都會將每天節目放在一個網站,讓觀眾及聽眾自行選擇免費或收費節目,做法不但可利用互聯網優勢吸納觀眾,同時可加入OTT廣播這個遊戲,免被潮流淘汰。
報紙及雜誌也受互聯網及智能手機興起的影響。除傳統讀者會繼續買報紙和雜誌外,很多用家已在網站或手機程式觀看,但大部分讀者都不願意訂閱電子版報紙及雜誌,於是網上廣告成為這些新派媒體的主要廣告收入。
單單靠日報內容,只能滿足某一部分讀者需要,所以除了「質」之外,互聯網上的媒體還需要有「量」的考慮。因此,以往只有電台或電視台網站才會出現的即時新聞,現今大部分報紙甚至雜誌的網站及手機程式,都會提供即時新聞報道,令用戶多點時間逗留在網站或手機程式上,然後就可找方法刊登廣告,冀能藉此接觸免費訂閱的用戶。
社交媒體的出現,除令傳統媒體可有更廣泛接觸面外,也令媒體傳播不再是單向性,而是可跟讀者及網民互動,好處是媒體及讀者可看到不同網民的反應,壞處是當愈來愈多網民留言,會對媒體甚至整個社會產生無形壓力,甚至會令整個社會兩極化,有着微妙且極端的改變。惟事到如今,這樣的改變已產生,甚至無法回頭,媒體應小心處理網上留言,盡量令市民知道事實真相。
近年亦有媒體及娛樂製作公司明白過分倚賴既有社交媒體,最後反而會被社交媒體操縱傳播渠道,故有媒體開始開發自己的社交網絡,甚至有著名藝人開發自己的程式,讓所有用戶或粉絲可第一時間接收到媒體及藝人希望他們接收的訊息,而不是經過社交媒體「過濾」的個別用戶,但就令能接收訊息的免費用戶大減。
不過,這一場新媒體大戰還在發酵中,最後鹿死誰手,還是未知之數。
資訊科技及數碼媒體專家,於資訊、通訊、科技及電子消費品市場工作逾20年,現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會長、香港消費電子產品聯盟主席及電子學習聯盟創辦人。
作者:方保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