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現代化強國的經濟條件

內地「十九大」於十八日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新時代」,並為中國的復興夢勾畫出時間表和路線圖,並首次提出在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兩步走」強國戰略,包括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達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國家主席提出這個宏大的發展藍圖,並非完全為主觀願望。回顧他執政以來的經濟表現,一三至一六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保持7.2%,一六年國內生產總值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4.8%,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期,一三至一六年的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8%,一七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1%,進一步顯示中國經濟發展趨向成熟,結構調整已從工業主導走向服務業主導,在這些有利條件下,中國逐步邁向強國夢。但要順利推展「兩步走」強國戰略,中國要先符合幾項經濟條件。

商業銀行須「擇優而貸」

首先,筆者已多次提出中國的增長模式要從「量」走向「質」,跟大多數的分析不太一樣,筆者並不完全反對中國透過信貸增長推進基建發展,從而拉動經濟。中國在過往接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令國內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至今中國仍是中等收入國家,中西部發展相對較慢,只要信貸增長較集中投放在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提升該等地區的基建,而不是將信貸放在產能過剩的生產領域。那麼,利用信貸拉動經濟並非完全不可取。

此外,與第一點息息相關,要銀行放貸於有盈利和生產力的環節,首要條件是商業銀行的借貸決定,絕對不能很大程度受制於政府的政策干預,這亦是筆者多年提出真正的商業銀行改革,並同時放寬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業務,引入競爭。在市場壓力下,內地商業銀行才會真正做到「擇優而貸」,長遠提升商業銀行的營運效率。

必先提升勞動生產力

再者,在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同時產生大量過剩產能的大前提下,中國必須加快推展「一帶一路」戰略,一是要給中國國內企業,尤其是面對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創造和保持增長的機會;二是在中國仍持有豐厚外儲的情況下,投資海外有回報和有戰略價值(如能源、航運等)的項目。

除以上條件外,要成就強國夢,必定要先提升勞動生產力,筆者在八月份評論已指,中國的勞動生產力增長率在過往十年一直下降,要有效提振勞動生產力,最重要的是加強人力資源投資,還要配合適當的設備和技術,才能事半功倍。

最後,儘管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有望幫助中國在二○年之前進入小康社會,但中央有必要採取更多平衡政策讓廣大群眾分享發展成果,要讓大部分人富起來,改善收入不平衡情況,減少社會矛盾,才能讓中國在和諧和穩定的環境下踏上真正的強國之路。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