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的九月中旬,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的震撼,仍叫投資者歷歷在目!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央行量化寬鬆挺經濟,至今經濟仍未復舊觀,資金氾濫卻造成新的問題。香港雖靠着更緊密的中港經濟發展度過危機,但襲面而來的是量寬告終的新挑戰!
有謂十年人事幾番新!環顧全球金融市場,雖然傳統經濟維持低增長,金融監管趨緊,但無阻金融科技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興起,虛擬貨幣、電子支付發展一日千里。在資金氾濫之下,更催生出一場資產泡沫,全球主要城市樓價高企,股市不斷破頂。
可是,近年美國特朗普政府施政諸事不順;英國脫歐,歐洲一盤散沙;代表新興市場的中國經濟改革困難、經濟下行壓力難消;再加上全球量寬逆轉,美國啟動利率正常化,聯儲局開始着手縮表,可見全球經濟所面對的新挑戰,也許比十年前的風暴更複雜更難解。
回看香港,憑着金融海嘯後中港經濟更緊密聯繫,如CEPA、股市互聯互通等,如今已發展成數一數二的新股集資中心,經濟規模提升。不過,風光的背後,難掩困難與挑戰,尤其是這些年香港產業發展依舊單一化,靠金融和房地產支撐,雖然已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交易中心,股市規模成長了、上市公司數目增加了,可無論金融、房地產,說白了大部分由內地資金主導,過去金融業賴以發展的「國際化」逐漸褪色,其他如出口貿易、服務業,經營環境大不如前,創新科技發展更是明顯滯後,樓價癲升窒礙中小企發展,影響民生,削弱經濟競爭力。
世事如棋局局新,當前除了量寬逆轉,地緣政治緊張、國際貿易關係變化、資產泡沫危機、虛擬貨幣發展監管,瓣瓣都是棘手問題!到底下一個全球金融危機的觸發點在何方,大家都沒有水晶球。不過,近年內地控制地方債及房產泡沫,經濟深化改革似有成效,在國際舞台的話語權漸大,加上積極主導區域經濟發展,在全球化受阻下提供新出路,顯見危與機往往並存。
中港經濟更緊密發展既是金融海嘯後的新常態,往後亦值得香港繼續努力經營,發揮先天獨特優勢。箇中的關鍵,是要自強不息,重整產業布局,在鞏固現有的金融中心地位,加快發展創新科技、強化優勢產業如包括醫療、產品認證等專業服務領域的發展、支援中小企、協助人力資源轉型以及加強專才培訓,全面提升競爭力,強化應付危機的能力,自有望化險為夷,為經濟再創奇迹!